AI导读:

近期国际油价持续下跌,受地缘政治风险及宏观因素影响。特朗普上任后关税政策、能源政策和地缘局势均对油市产生深远影响。当前原油需求增幅不及供应增幅,全球经济面临挑战,原油大概率维持震荡偏弱走势。

  近期,国际油价持续下跌。这一趋势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消息面上,当地时间25日,美国国务卿与伊拉克总理通话,双方一致认为伊拉克需要实现能源独立,并迅速重新开放伊拉克和土耳其之间的输油管道。这条管道连接伊拉克与土耳其地中海港口杰伊汉,是伊拉克石油出口的重要通道。自2023年3月因地区成本纠纷关闭后,其重启一直是国际能源市场关注的焦点。伊拉克政府预计,管道重启初期将输送约18.5万桶/日的原油

  宏观层面来看,2月25日公布的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意外下滑,创下去年6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花旗集团的经济意外指数也跌至去年9月以来的最低点。海通期货研究所原油分析师赵若晨指出,金融市场风险偏好降温,导致原油、美债、贵金属和比特币都开始下跌。其中,原油市场对利空消息越发敏感,油价跌幅尤为显著。

  2025年原油市场波动剧烈。据卓创资讯原油分析师桑潇介绍,1—2月份原油价格“先涨后跌再盘整”,运行轨迹未脱离65~85美元/桶的波动区间。相较于1月原油价格明显的“倒V”型走势,2月原油价格震荡整理,主流波动区间收窄并下移至68~78美元/桶。

  中信期货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何颢昀表示,当前原油市场主要受地缘政治风险及宏观因素影响。特朗普积极推进俄乌和谈,美国新一轮对俄制裁执行效果有限,俄油出口减量不及预期。此外,美国服务业数据超预期走弱,消费者信心指数创2021年以来的最大降幅,海外市场乐观情绪消退,原油等风险资产亦同步走低。

  特朗普上任后,其关税政策、能源政策和地缘局势均对油市产生深远影响。这些因素均利空油价,但同时也存在部分利好动能,如美国强化对伊朗的制裁引发的供应担忧,以及乌克兰无人机袭击导致的CPC石油管线受损,都对油价形成支撑。

  基本面方面,光大期货研究所能化分析师杜冰沁介绍,当前原油需求处于淡季,尽管欧美寒潮提振了成品油需求,但短期炼厂春季检修将导致原油需求回落。EIA、IEA和OPEC对今年全球原油需求的增速预期存在差异。

  何颢昀认为,海外炼厂一季度中旬开始进入检修季,美国原油库存连续数周超预期累积;国内主营炼厂开工率回暖但地炼开工率维持低位,需求总量不足。虽然近期欧美对俄罗斯及伊朗的制裁收紧,但两国石油出口减量均低于预期,基本面较1月初有所弱化。市场再次关注OPEC+推迟增产的可能性。

  赵若晨表示,周三凌晨公布的API原油库存超预期下降,成品油库存压力减轻,整体数据偏利多。美国压低油价的举措正在奏效,油价偏弱对OPEC+增产带来顾虑。OPEC+代表对石油需求增长放缓、美洲地区供应增加以及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表示担忧。

  桑潇指出,当前原油需求增幅不及供应增幅,在全球经济面临挑战的背景下,原油大概率维持震荡偏弱走势。杜冰沁表示,短期在海外政策不确定的情况下,油价或维持高波动率。中期来看,全球原油市场供应过剩的概率较大,内外盘油价承压。

  何颢昀认为,特朗普上任以来多次打压油价,并推动巴以及俄乌和谈,地缘风险溢价回落,叠加宏观情绪谨慎,油市对利空因素的反应更为敏感。后期油价回落至低位区间,市场将持续博弈OPEC+推迟增产的可能性。

  赵若晨强调,市场风险偏好显著降低会压制油价,OPEC+在3月会议上若释放增产信号,或加剧原油抛售压力。近期全球地缘冲突缓和,原油风险溢价逐步出清,投资者需把握节奏。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