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301调查引航运业担忧,中方敦促美方停止错误做法
AI导读: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对中国海事、物流、造船等领域采取限制措施的301调查引发航运业担忧,多家美国企业反对。中方敦促美方尊重事实和多边规则,停止错误做法。
在24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召开其对中国海事、物流、造船等领域采取限制措施的301调查公开听证会之前,美国企业的担忧和反对之声已经充斥了美国联邦公报留言板。其中一家从1967年就开始运营的航运公司ACL(Atlantic Container Line)CEO阿伯特(Andrew J. Abbott)写了一份四页长的声明,详细陈述此次301调查的荒谬之处。
他表示,如果法案实施,ACL将被迫终止其在美服务,关闭美国办事处,解雇美国员工,把船舶调到别的航线,因为这一政策将使ACL在美国市场上完全丧失竞争力。届时,从北美到北欧的40英尺集装箱运费,将从目前的500美元一夜之间上涨到2500美元。
阿伯特在信中详细回顾ACL造船经历,他回忆道,2012年时,中国造船厂并不像现在这样处于主导地位,然而当他们试图向全球其他造船厂下一个五艘船的订单时,日本企业拒绝报价,韩国企业嫌弃他们订单小,而美国的造船厂则表示七年后才能接单,因为正在忙着“造军舰”。
在美西常年从事航运物流业的资深人士罗杰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这个阶段,真正能影响USTR的就是美国本地企业。而该法案唯一受益的恐怕就是美国造船业,但此事只是噱头,因为美国造船业工人几十年前就开始解散了,现在已经没有多少雇员了。

美东时间2月21日,USTR宣布,将就其对中国海事、物流、造船等领域采取的限制措施征求公众意见。提出的措施包括,中国籍船舶运营商在所属船舶进入美国港口时,需支付国际海运服务费用,单航次费用上限为100万美元,或每净吨1000美元;中国制造的船舶进入美国港口时,向该船舶的经营人收取费用,最高可达150万美元;此外根据从中国船厂订购船舶的比例,单航次进入美国港口的收费最高可达100万美元。
在此期间,大量美国企业和利益攸关者在相关留言板上上传文件,有一些则要参加在3月24日和26日举行的听证会。而就在该听证会召开之前,航运业、制造业等相关行业充满担忧。其中ACL在信中非常详细地解释了为何需要使用中国制造的船只。
ACL运营着世界上最独特的货船,是一种多用途的集装箱船。在2012年,当需要建造第四代船舶时,之前的船厂已不复存在。他们遍寻全球市场,寻找一家拥有专业技术的船厂来建造大型、独特和复杂的船舶,但日本船厂拒绝报价,韩国造船厂则告知他们,五艘船订单的规模经济效应,不足以满足他们独特的船舶设计。美国造船厂告诉他们,他们至少在七年内无法开始建造船只,因为他们已经被美国海军的订单排满了。最终,中国造船厂以极具竞争力的价格立即建造了ACL设计的复杂船只。
ACL仅运营五艘船舶,每周往返于北美和欧洲之间。如果拟议行动按原样实施,ACL将被迫终止美国航线,关闭美国办事处,解雇美国员工,并将船只调往非美国航线。美国出口到欧洲的集装箱运价,对于拥有中国船队的承运商来说也会飙升,涨幅达500%。最终这些都将推高美国制成品的国内和国际价格。
罗杰解释道,ACL这类船公司使用的货船是多用途小船,构造较为特殊,这条船上不仅要装散货,还要装集装箱,又要装油。如果靠单一贸易模式,该企业可能没那么大的货量,所以要造的货船也是很特殊的。实际上,美国跟加勒比、太平洋小岛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交易,多是用这种多用途的小船。
根据第一财经记者梳理,不仅航运业,包括一些美国国内制造业、国内小码头也纷纷表态,反对USTR实施相关措施。迈阿密一家集装箱码头Port Everglades就表示,如果法案实施,船司为了省钱转向大码头,此前码头大笔投入的基础设施投资会就此“打水飘”。俄勒冈州生产工具工厂Work Sharp则表示,其生产配件来自海外,美国本地采购不到或价格太贵。如果法案实施,高额的运费会转嫁到该工厂和消费者头上。
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首席信息官徐凯认为,美方试图通过《海运改革法案》等保护主义政策实现产业复兴,却回避劳动力断层、产业链缺失、成本倒挂三个结构性矛盾。美国应该正视自己的问题,而不是将自身的衰落归咎于中国。
罗杰也表示,美国目前从船坞到产业工人方面,都无法一蹴而就把产业带回来。世界贸易不会停止,只可能换一种形式呈现,但可能成本更高。该301调查于2024年2月发起,在听证会后,通常有一周时间可以让各方继续发表一些反对意见,随后USTR就会作出裁决。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此前表示,此前美对华加征301关税已被世贸组织专家组裁定违反世贸规则,受到众多世贸组织成员反对。美方提出的征收港口费等拟议限制措施损人害己,不仅无法振兴美国造船业,反而会提高与美国相关航运路线运输成本,增加美国内通胀压力,降低美国商品全球竞争力,损害美国港口、码头运营商和工人的利益。
中方敦促美方尊重事实和多边规则,停止错误做法。中方将密切关注美方动向,并采取必要手段捍卫自身合法权益。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