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公司解读贵金属市场投资机会,黄金白银成焦点
AI导读:
近期,贵金属市场狂欢,国际黄金价格飙升,白银也开始补涨。基金公司解读贵金属市场投资机会,提醒投资者短期价格波动可能增大,建议以配置思维投资。黄金、白银成为市场焦点。
【导读】基金公司解读贵金属市场投资机会
中国基金报记者 张燕北 孙晓辉
近期,贵金属市场迎来狂欢。
随着地缘局势紧张升级,国际黄金价格再度飙升。截至6月13日17时25分,伦敦现货黄金价格一度突破3440美元/盎司大关,最高触及3444.49美元/盎司,COMEX黄金期货价格也创下新高,触及3467美元/盎司,两者均刷新了今年4月22日以来的记录。
白银同样不甘落后,近期开始补涨,大有赶超黄金之势。铂金也异军突起,掀起贵金属市场的新浪潮。自5月下旬以来,白银等贵金属表现活跃,银价成功站上每盎司37美元整数关口,创下13年来新高,年内累计最大涨幅已接近25%。
基金公司提醒,当前贵金属市场存在过热迹象,短期价格波动可能加剧,建议投资者淡化交易思维,减少“追涨杀跌”,以配置思维进行投资。
多重因素推动贵金属行情走高
贵金属市场的爆发,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嘉实基金指数投资部基金经理田光远指出,此番贵金属上涨主要受宏观避险、工业需求爆发、市场情绪共振等多重因素影响。一方面,美国债务扩张、关税政策及贸易摩擦导致美元信用走弱,“去美元化”趋势加速,贵金属的逆美元属性凸显。
另一方面,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避险需求激增。各国央行持续购金,黄金储备需求攀升,进一步支撑金价。同时,白银和铂金受益于光伏产业和新能源产业的增长,在工业需求爆发与估值修复的双重推动下,表现突出。
对于白银的异动,华夏基金认为主要受三个因素影响: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关税政策反复导致避险情绪升温、白银供应缺口持续放大。作为工业原料,白银在清洁能源技术中扮演关键角色,需求持续增长。同时,供应端缺乏弹性,供需失衡格局进一步恶化,为白银价格上涨奠定了结构性基础。
此外,田光远提醒,短期需警惕美联储政策转向、地缘风险缓和或工业需求不及预期等风险,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贵金属回调。中期则需关注贵金属的供需结构、全球经济复苏情况等。
白银暴涨或预示更大行情
黄金牛市后,白银行情也将迎来爆发?
国投瑞银基金经理赵建介绍,白银与黄金虽同为贵金属品种,但二者存在差异。一是需求结构不同:黄金需求主要包括首饰需求、实物投资以及央行储备,工业需求占比较低。而白银需求主要为工业需求,对经济周期的敏感度显著高于黄金,波动也更大。
二是金融属性及避险功能不同:黄金作为全球央行储备的核心资产,金融属性和避险属性更强;而白银的金融属性与避险属性相对较弱。因其工业属性较强,涨幅短期可能滞后于黄金。
华夏基金认为,白银暴涨或许只是开始,历史上这种资金流入模式往往预示着更大规模的趋势性行情。当避险需求从黄金扩散至白银时,通常意味着投资者对传统避险资产的需求已达到临界点,开始寻求更具弹性的替代品。
赵建指出,过去三年是贵金属的牛市,白银作为贵金属主要品种之一,是投资者在进行资产配置时应关注的新方向。当前美国仍处于货币宽松周期,年内降息有较大概率。在国内外宽松环境的双重支撑下,随着逆全球化及“去美元化”进程的不断演进,白银作为贵金属的中长期投资机会依然值得关注。
贵金属长期具备上行动能,短期波动增大
各家公司普遍认为,短期贵金属市场可能维持震荡格局,但长期仍具备上行动能。
华夏基金表示,短期金价或维持震荡,但在“去美元化”大趋势、地缘政治风险与贸易风险冲击下,黄金长期仍易涨难跌。然而,近期贵金属市场存在过热迹象,短期价格波动可能增大,或出现回调、骤升骤涨的情况。因此,建议投资者淡化交易思维,减少“追涨杀跌”,以配置思维进行投资。
国泰基金认为,全球“去美元化”的趋势使得黄金有望成为新一轮定价锚,推动贵金属市场具备上行动能。
田光远指出,虽然短期金价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呈现波动态势,但长期看,黄金作为避险资产的价值依然显著。投资者或可将其纳入资产配置中的避险装备,以平衡风险和收益。白银因其“光伏+储能+避险”多重逻辑,具备较高配置性价比;铂金则因“结构性短缺+珠宝需求复苏”的核心逻辑受到关注。但投资者需结合个人风险偏好和持仓周期审慎决策。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