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铸造铝合金期货及期权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填补了国内再生金属衍生品市场的空白。此举将提升我国铝产业在全球定价领域的话语权,助力循环经济产业发展,为实体企业提供更精准的风险管理工具。

作为我国期货市场首个再生金属期货品种,铸造合金期货及期权10日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下称“上期所”)上市交易。其中,铸造铝合金期货于上午9时挂牌交易,铸造铝合金期权将于当日21时挂牌交易,此举填补了国内再生金属衍生品市场的空白。

期货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上市首日,期货交易表现活跃。铸造铝合金期货及期权交易的推出,背后是其现货市场的蓬勃发展,市场价格频繁波动带动了价格风险管理需求的增长。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铸造铝合金产量已超过1000万吨。业内人士指出,铸造铝合金不仅是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缩影,而且废钢、废纸等产业规模同样庞大。一方面,期货市场有望开启再生资源板块;另一方面,期货的价格发现、套期保值等功能将进一步助力循环经济企业稳健经营。

提升价格透明度,产业链定价话语权增强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铸造铝合金生产国和消费国,但此前在定价体系中仍缺乏足够影响力。业内人士认为,此次期货交易上市,铝合金期货将与现有铝、氧化铝期货及期权协同作用,增强铝产业“上海价格”在全球定价领域的话语权。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葛红林表示,铸造铝合金期货及期权的上市,对提升我国铝产业国际影响力、助力产业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满足企业多元化风险管理需求、推进再生铝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上海市委金融办副主任葛平指出,铸造铝合金期货是我国再生金属产业链上的首个期货品种,对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管理价格风险、以市场化手段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升我国铝产业国际影响力和定价话语权,助力有色金属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中粮期货上海北外滩营业部副总监李伊瑶表示,铝合金期货的推出,将与现有的电解铝期货、氧化铝期货共同构成完整的铝产业链风险管理工具链,吸引更多国内外投资者参与。随着交易规模的扩大和市场深度的提升,“上海价格”有望成为全球铝市场的重要参考,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大宗商品领域的定价权。

业界分析认为,铸造铝合金期货及期权的推出,将为实体企业提供更精准的风险管理工具,同时也为交易者提供了新的资产配置选择。企业可以通过“电解铝+再生铝”的复合套保策略,增强自身对冲能力,精准管理价格波动。此前,传统铝产业链企业通常仅依赖电解铝期货进行套期保值,但由于再生铝与原铝在成本、供需关系上存在差异,单一工具难以完全覆盖风险。

李伊瑶认为,铝合金期货上市后,企业可以结合电解铝和再生铝期货,构建更加灵活的套保方案。例如,再生铝生产企业可以卖出铝合金期货锁定加工利润,而下游压铸企业则可以买入期货以规避原料涨价风险。这种复合套保模式将显著提升产业链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重庆顺博铝合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真见表示,随着铸造铝合金期货上市,企业可以更好地管理价格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下一步将借助期货工具来调节企业的产能,比如根据淡旺季对生产进行调节。

开启期货市场再生资源板块,助力循环经济产业发展

随着资源紧缺问题的日益严峻,资源循环利用成为未来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再生资源行业在工业生产中的作用愈发重要。

葛红林指出,再生有色金属是保障我国乃至全球有色金属资源安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力量。2024年,我国再生锌产量达1915万吨,占十种有色金属产量的24%,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7亿吨。其中,再生铝产量已突破1000万吨,碳减排贡献率超过85%,是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关键领域。

从需求端看,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催生了“金属饥渴”现象。原生矿产开发速度远跟不上需求增长,再生金属成为可快速补充的供应来源。

从供给端看,废旧金属“蓄水池”仍有待进一步释放。业内人士表示,家电、汽车、电子产品报废量将在2025年进入高峰期,但资源循环利用率并不高,循环经济企业面临利润较低、体系不健全以及加工质效不高等问题。

因此,铸造铝合金期货上市将进一步推动后续再生金属产业的发展。一方面,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将引导资源向高效率、高附加值领域流动,促进回收体系的规范化、规模化发展;另一方面,期货合约对交割品级的要求也将倒逼企业提升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推动行业整体升级。

业内人士认为,作为首个再生金属期货品种,铸造铝合金期货有望开启期货市场的再生资源板块。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相关企业利用相近期货衍生品进行套期保值的效果受限,亟需更精准的避险工具进行价格风险管理。

期货市场功能的发挥,有望为企业的稳健经营提供助力,进而促进循环经济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当前我国资源循环型产业主体仍以分散型中小企业为主,抗风险能力较弱。穿越行业周期,企业亟待风险管理工具和管理能力的支持。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