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期货市场迎来两则重磅消息:程序化交易新规发布,将推动期货期权市场规范化、透明化发展;期货公司分类评价规定公开征求意见,旨在优化评价标准,引导期货公司专注主业,提升服务质量。新规实施将促进市场健康发展,保护投资者权益。

13日晚,期货市场迎来两则重磅消息:期货市场程序化交易新规发布,期货公司分类评价规定公开征求意见。

程序化交易迎规范,期货市场步入新纪元

经过前期公开征求意见,6月13日,证监会正式发布《期货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试行)》(以下简称《管理规定》),并将于2025年10月9日起实施。此举标志着我国期货期权市场向规范化、透明化迈出重要一步,为市场提供稳定基石,优化资源配置,并为实体经济和金融机构提供更可靠的风险管理工具。

期货日报记者注意到,《管理规定》对期货公司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客户用于程序化交易的技术系统需经过全面测试,确保技术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功能性。期货公司需保存测试记录至少二十年,这一规定或对期货公司未来展业产生深远影响,推动技术升级和管理优化。

格林大华期货首席专家王骏指出,通过全面测试,期货公司能够及时发现技术系统潜在问题,降低交易风险,保护客户和自身利益。同时,这一举措将显著增强市场稳定性,减少市场异常波动,提升市场透明度,助力监管效能提升。

期货公司分类评价新规出炉,引导专注主业

同日,证监会就《期货公司分类评价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旨在优化期货公司分类评价标准,引导期货公司专注主业,提升服务质量。新规明确了扣分标准和加分标准,简化了评价流程,为期货公司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新规中,期货公司分类评价将更加注重合规状况和风险管理能力,对违规行为设置不同扣分分值,提升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同时,优化了加分标准,鼓励期货公司提升市场竞争力、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以及进行专项评价和特殊情形激励。

王骏认为,新规通过优化加减分标准,构建了“合规为基础、服务实体为核心、创新为驱动”的监管框架,为我国期货公司发展指明了方向。期货公司需从实体产业服务专业化、金融机构服务精细化、强化金融科技赋能、重视国际化布局等多维度突围,实现可持续发展。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