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在全球经济放缓与地缘局势紧张的压力下,浙商期货总经理胡军表示,期货市场通过价格发现、套期保值等功能,为实体企业“稳预期”提供关键工具。以玻璃龙头企业通过“期货+基差贸易”节省成本为例,揭示了期货工具的实践价值,并呼吁行业以数字化、定制化服务助力实体经济。

  在全球经济放缓与地缘局势紧张的压力下,今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实体企业面临成本控制难、需求低迷等挑战。近日浙商期货总经理胡军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期货市场通过价格发现、套期保值等功能,为企业“稳预期”提供关键工具。她以玻璃龙头企业通过“期货+基差贸易”组合策略年节省超420万元为例,揭示了期货工具在平抑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中的实践价值。

  同时,针对企业普遍存在的专业研究不足、风控体系缺失等痛点,胡军呼吁行业以数字化、定制化服务破局,并透露浙商期货正筹备模拟套保大赛,推动期货知识普及与服务升级,助力实体经济穿越周期风险。

  玻璃龙头企业的“期货账本”:

  一年省下420万元

  中国证券报:今年以来国际形势变幻莫测,实体企业受影响较大。请从贵司客户角度,谈谈实体企业所面临的形势、困难。

  胡军:在全球经济放缓和地缘局势紧张的双重影响下,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且整体需求下降明显,实体企业面临着经营方面的较大压力。一方面,不同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分化,对于依赖这些大宗商品作为原材料的实体企业来说,难以稳定原材料采购成本。另一方面,经济下行周期内,消费需求低迷,对于生产消费品的实体企业,订单数量或出现下降。

  中国证券报:期货市场在价格发现、风险管理、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如何体现“稳预期”?请举例说明期货工具在平抑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中的实际案例。

  胡军:在价格发现方面,期货市场通过公开竞价形成期货价格,这些价格实时、准确、透明,能为市场各参与主体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价格错配;在风险管理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套期保值操作锁定采购或销售价格,从而平抑价格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在资源配置方面,期货价格反映标的商品远期供求预期,企业可据此合理安排生产经营,优化原料产品组合,实现要素资源的充分利用。例如,玻璃龙头企业通过期货策略成功节省成本。

  浙商期货团队通过“期货套保+基差贸易+区域库存前置”策略,为某全球综合玻璃制造龙头E企业节省超310万元,库存周转率提升100%,物流费节省110万元,有效提升了供应链稳定性。

  服务实体经济再升级:

  让企业会用敢用

  中国证券报:当前实体企业(如制造业、农业)在利用期货工具对冲风险时面临哪些困难?对期货行业的服务有哪些期待?

  胡军:期货是专业的金融工具,但实体企业在运用时面临诸多困难,如缺乏研究逻辑体系、未建立系统化企业利润管控实施流程、未健全风险管理和相关人才建设机制。企业希望得到定制化、智能化、一站式服务,帮助搭建内部风险管理系统和人才队伍体系。

  中国证券报:今年以来贵司在满足实体企业需求、尤其是服务中小微企业方面实践如何?是否有突破性模式?

  胡军:作为立足浙江的期货公司,我们一直十分注重对中小微企业的服务。前不久,我们与一家生产沥青的中小微企业共同开展了一个基于智能化投研平台提供交易咨询服务的创新项目。

  创意投教形式:

  让期货知识普及“破圈”

  中国证券报:目前不少企业对期货市场的认知仍存在“高风险”标签,行业如何加强投资者教育、进一步普及期货知识?

  胡军:期货市场由于其高杠杆、高风险的特性,使得广大个人投资者和企业主体对其有认识偏差。因此,期货行业应更加注重知识的普及,包括扩大宣传范围、创意投教形式、树立行业典型,以期激发市场主体了解和参与期货市场的积极性。

  (本专栏由中国期货业协会、中国证券报联合推出)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