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聚焦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强调期货市场对实体经济的重要性。论坛围绕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助力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加快建成世界一流交易所等议题展开。上期所和中金所介绍了下一阶段工作计划,包括新品种创新与对外开放等内容。

“过去一年,国际形势瞬息万变,多重挑战交织叠加。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实体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一个安全、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期货市场体系。”在5月22日举行的2025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上,上海期货交易所理事长田向阳如是表示。这一观点凸显了期货市场对于实体经济的重要性。

“变革”“重构”“不确定性”成为论坛关键词。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国期货市场如何更好地履行“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使命,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金融改革开放?上海期货市场正积极寻找答案。

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本次论坛围绕“探索中国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之路,着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展开。钢铁分论坛上,上海证券报记者发现,我国期货市场正不断扎根实体,紧跟企业实际诉求,切实行动践行“服务实体经济”使命。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骆铁军指出,钢铁行业进入减量发展和存量优化阶段,形势严峻复杂,企业面临更大压力。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上升,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加深。因此,越来越多的钢铁企业开始利用期货市场,运用期货工具规避风险,拓展销售渠道。

数据显示,2024年上期所钢铁期货成交量达7.76亿手,同比增长2.7%。其中,螺纹钢期货成交量居全球商品衍生品首位,热卷期货成交量位列第三,钢铁期货仓单及热卷、不锈钢持仓创历史新高。

骆铁军表示,钢铁企业对期货市场的认识和运用不断深化,期货定价趋势明显。钢铁与金融正在深度融合,钢铁企业正努力适应这一转变。

上期所副总经理张铭表示,2024年以来,上期所围绕企业关切问题,广泛调研,采取政策措施,推动钢铁期货高质量发展。未来,上期所将加强与上下游行业的对接,提升产业服务的针对性和精准度。

助力上海“五个中心”建设

为更好发挥资本市场作用,中国证监会和上海市政府建立了“五个中心”协作工作机制。上海期货市场在其中发挥了独特功能,助力上海城市能级提升。

自2018年我国首个国际化品种原油期货上市以来,上海期货市场已实现6个品种直接对外开放,29个品种允许QFI参与交易。“上海价格”受国际市场关注,成为全球贸易定价参考。

上海市委金融办常务副主任周小全提出,未来上海期货市场将持续深化金融市场开放,完善衍生品体系布局,提升金融风险防范化解能力。

加快建成世界一流交易所

上海期货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肩负着加快建成世界一流交易所的任务。新品种创新与对外开放等内容获高度关注。

田向阳表示,上期所将借助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优势,稳步拓展制度型开放,引导实体企业利用境内外市场资源,为国际市场价格稳定注入“中国力量”。

对于上期所的下一阶段工作,田向阳介绍,将健全一流产品体系,打造一流制度机制,构建一流服务体系,夯实一流安全水平,搭建一流开放平台。

中金所董事长何庆文表示,中金所将全力防风险、强监管,助力提高市场效率,优化市场运行机制,推动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