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期,国家对镓、锗、锑等战略矿产实施出口管制,引发部分产品价格暴涨。战略金属作为半导体、新能源等关键原材料,其出口管制有助于防止资源外流,降低技术被卡脖子风险。预计战略金属价格将持续上涨,形成分化。

战略金属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据商务部消息,5月9日,国家出口管制工作协调机制办公室组织多部门在广东省深圳市召开打击战略矿产走私出口专项行动现场会,部署具体工作。会议强调,加强战略矿产资源出口管制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近期,部分境外实体与境内不法人员相互勾结,不断翻新走私手法,试图逃避打击。为避免战略矿产非法外流、遏制走私势头、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同时促进合规贸易、保障产供链稳定,打击战略矿产走私出口成为当前迫切且重要的工作任务。

5月12日,国家出口管制工作协调机制办公室再度组织多部门及战略矿产资源集中省份的地方主管部门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加强战略矿产出口全链条管控工作部署会。5月14日,商务部就战略矿产出口管控问题答记者问时表示,将加强全产链管控。

出口管制引部分产品价格暴涨

5月15日,国信期货首席分析师顾冯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对钨、碲、铋、钼、铟等战略金属实施的全链条出口管控政策,是深化2024年以来对相关战略金属出口管制的新一轮落实举措,是在新形势下坚定捍卫我国国家资源安全战略的重要工作。战略金属是半导体、新能源、航空航天和国防工业的关键原材料,实施出口管制有助于防止战略资源外流,降低关键技术被‘卡脖子’的风险。

近两年,我国针对战略金属的出口管制措施不断强化。自2023年7月起,对镓、锗、锑等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并将大量稀有金属及合金等物项列为两用物项。值得注意的是,自4月份对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以来,欧洲镝、铽、钇和钆产品价格飙升。根据国际能源及大宗商品价格评估机构数据,近一个月来,氧化镝、氧化铽等价格上涨约三倍。

分析认为,这种价格撕裂源于海外库存告急、中国海关查获多起稀土走私案件以及期货市场投机资本介入。另外,欧洲钨精矿价格也已升至多年来的最高水平。

中期价格预计仍将维持高运行

顾冯达表示,目前在海外市场短期内无法找到有效可靠可持续替代中国的供货渠道下,近期国外企业或可能通过消耗库存、材料优化、回收利用和新兴技术缓解供给压力,短期相关战略金属的价格涨幅可能较大,但夸张涨幅往往不会持续过久。中期价格预计仍将维持高运行,长期供应的完全替代和补充要么依赖强化研发与技术替代,要么就是部分国家一些行业企业通过平等谈判博弈争取中国相关政策的更多配额或许可。

顾冯达进一步表示,面对全球经贸博弈与供应链政策调控,预计2025—2030年战略金属价格保守预计维持年化20%涨幅,在全球经贸博弈与供应链重塑背景下,预计战略金属价格将持续上涨并形成分化,钨价有望中长期朝向高位迈进,海外锑价在全产业链贸易管控下可能维持极端高位震荡。

据记者观察,中钨高新在接受机构调研时也表示,钨作为国家战略性稀缺资源,上游资源端受到多种影响,整体的供给增速低于需求增速,长期来看钨价存在支撑。有机构认为,战略矿产在当前国际政治背景下具备极强的战略属性,稀土、钨和锑等战略金属价格有望持续上涨。

顾冯达指出,从近年来我国战略小金属的政策调整来看,此次管制政策实现了三重突破,包括将国家安全边界延伸至战略性新兴产业供应链、推动产业升级、构建资源—技术—市场的战略闭环。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