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北京金融法院在“5.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新闻通报会上发布了一批司法保护资本市场投资者权益的典型案例,涵盖证券、期货、基金等领域,旨在通过案例发挥金融司法裁判的行为指引作用,推动资本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2025年5月15日,在北京金融法院“5.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新闻通报会上,北京金融法院审判第二庭庭长丁宇翔现场发布了一批司法保护资本市场投资者权益的典型案例,涵盖证券、期货基金等多个领域。

  首先,明确了资管产品管理人责任的司法认定标准,切实保护了资管产品投资者的权益。其中,案例1涉及某投资者与某基金公司的合同纠纷,通过此案,审判团队总结了资管产品管理人尽职调查义务的“六步审查法”,为类似案件提供了参考,夯实了资管产品投资者保护的基础。

  其次,强调了发行人作为信息披露第一责任人的义务,提升了中小投资者的保护水平。案例2和案例3分别涉及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通过审判,明确了上市公司因虚假陈述行为应承担的赔偿责任,有效引导上市公司健全公司内部治理规则。

  再者,通过全方位立体追责,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案例4和案例5涉及上市公司被证监会警告、罚款及行政复议案,展示了司法对监管机构“零容忍”执法的支持,增强了投资者信心。案例6则通过强制执行,保障了投资者的胜诉权益。

  此外,压实了金融机构如实告知义务,依法保护了投资者权益。案例7涉及某证券公司申请确认仲裁协议效力一案,法院严格审查,否定了仲裁协议的效力,保护了中小投资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同时,创新审判工作方式,降低了投资者的维权成本。案例8通过“示范案件判决+关联案件调解”机制,高效实质地化解了矛盾纠纷,保护了投资者权益。

  最后,明确了期货市场参与者的责任,增强了期货投资者的风险防控意识。案例9和案例10分别涉及期货交易纠纷,通过审判,区分了期货居间人和期货公司的民事责任,并判决期货公司向投资者赔偿损失,有助于构建安全、规范的期货市场体系。

  丁宇翔表示,这些典型案例是北京金融法院贯彻落实倾斜保护金融消费者和中小投资者审判理念的一个缩影。希望通过此次案例发布,进一步发挥金融司法裁判的行为指引作用,推动资本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