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本文分析了美国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后,对宏观及大类资产、大宗商品及股市的影响。重点探讨了关税变动对大豆、棉花等农产品,有色产业链,能源化工品以及黑色金属等相关商品的影响,以及关税政策对经济的潜在冲击。

  一、事件

  美东时间4月2日,美方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美国将对所有进口商品征收10%的关税,并对某些国家征收更高的税率。10%的基础关税于2025年4月5日凌晨12:01生效,而更高的对等关税将于4月9日12:01生效。其中包括,美国对中国实施34%的对等关税,对欧盟实施20%的对等关税,对印度和日本分别实施26%和24%的对等关税,对柬埔寨、越南实施49%和46%的对等关税等。

  我国自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起,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34%关税。4月4日,商务部会同海关总署发布关于对钐、钆、铽、镝、镥、钪、钇等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措施的公告,并于发布之日起正式实施。同日,商务部将16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

  二、关税风波对宏观及大类资产的影响

  据估算,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政策,大致相当于对美国每年3.3万亿美元的进口商品增税约25%,使整体税收提高了2%-3%。美国整体消费总额在20万亿美元左右,进口商品占16.5%,如果这部分成本上升25%,将带来整体消费成本上升约4%。2月美国CPI数据为同比2.8%,高于2%的长期通胀目标水平,并且由于基数原因,下半年通胀下降将更为困难。叠加对等关税影响,或增强美国陷入滞涨的风险。因此在关税政策推出后,美国资产表现为美股剧烈下跌,美债快速上涨,市场预期美国经济衰退概率上升。摩根大通将今年全球经济衰退的风险从40%上调至60%,预计美国衰退风险为60%。历史上,美国曾在高关税上栽过跟头。1930年美国国会强行通过了共和党人提出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将美国进口商品的平均关税税率从38%推高至53%-60%。提出这项法案的两位议员认为,这项保护国内商业的政策肯定能够和此前一样促进国内生产,提供工人工资,但结果却恰恰相反,关税点燃了国家间的贸易保护战,许多国家对美国采取了报复性关税措施,使美国的进口额和出口额都骤降50%以上。尽管还有其他诸多因素影响,但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该法案最终成为加重大萧条时期不景气程度的催化剂。

  出口方面,中国商品出口美国今年面临54%的综合税率(包括此前20%的芬太尼相关关税和新增34%的“对等关税”),如果算上2018年贸易战以来美国对我国平均关税提高到19.3%,覆盖美国自我国进口约66.4%的商品,美国对中国的综合关税可能达到60%以上。根据2018-2019年的进出口数据,同期我国出口美国金额下滑11.1%,但东盟和墨西哥在事实上起到了中美之间间接贸易的桥梁的作用,对中美的贸易摩擦构成了缓冲。本轮关税加征范围更广、税率更高,同时打击通过第三国转口贸易,预期对美出口金额下滑将更明显。2024年中国对美国出口金额5246亿,占中国出口总额的14.6%,假设我国对美出口总额减少约30%,乘以对美出口占比,将导致我国出口总额下滑4%左右。根据支出法,去年货物和净出口对于我国GDP的拉动为1.52%,如果今年贸易压力加大,则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更强的内需政策予以弥补。

  表1 我国出口美国商品

  资料来源:永安期货研究中心

  进口方面,2024年中国自美国进口商品金额为1636.24亿美元,占中国进口总额的6.32%。虽然总额相对较小,但是对于部分行业例如:农产品和高技术机电产品,以及矿产品、化工产品则影响较大。

  表2 我国进口美国商品

  资料来源:永安期货研究中心

  今年两会上,“稳住楼市股市”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的总体要求中,并且提振消费被列为今年工作目标的首位,高层对于外部宏观不利环境的冲击已有预料,未来应重点关注国内宏观对冲政策对于经济的支持。

  中美政策的博弈依然是风险资产在二季度的主要交易驱动力。短期受到“对等关税”影响,外盘大跌,节后港股和A股可能面临补跌。从经济数据看,1月到3月已经披露的经济与金融数据分化,如社融和通胀数据偏弱,但投资、消费数据尚可。二季度需要重点关注国内外政策下经济数据的配合情况,可能呈现出不断因为政策变化而剧烈波动的情况。

  三、关税风波对大宗商品的影响

  表3 大宗商品自美国进口占品种国内消费比例(2024年数据,单位:万吨)

表格筛选了自美国进口占国内消费量比例超过1%的品种

  资料来源:永安期货研究中心

  (一)农产品

  农产品板块,油脂油料与棉花品种受到的影响较为显著。在油脂油料方面,此轮关税变动中影响较为直接的是大豆,未来由关税带来的美豆进口成本增幅约42.7%,国内豆油豆粕价格预计走高,而美豆则因市场担忧出口减少出现下跌。棉花方面,美国增加关税和取消小包裹赦免将对我国纺服出口需求造成一定打击。美棉可被巴西棉替代,互加关税不利于美棉出口,整体对国内外棉价均较为利空。

  (二)有色

  中美关税贸易战对有色产业链造成较大影响,主要体现在需求预期下调和供应不稳定性增加两方面。美国加征关税中国反制后对我国有色的供应影响相对较小,以贸易战开启后的全球衰退预期发酵为主,工业金属恐慌性普跌,关税对抗仍有可能进一步升级,有色短期价格仍将承压。

  具体来看,我国从美国进口量占总消费比例较高的是(主要是废铜、铜精矿)、(主要是废铝及铝合金)、(主要是铅精矿)。中美电解铜及铜精矿直接贸易往来量级很小,因此受此次关税直接影响较小。铝产业链对美依存度较低,废铝及铝合金主要影响我国铝合金的供应,从而间接对原铝形成较小影响。从铅精矿角度来看,中国精矿对外依存度较高,美国进口量占我国消费比例1.88%,受制于国内新增铅精矿数量及再生铅原料供应增量相对有限,铅锭供应将受到一定影响。

  (三)能源化工

  原油方面,我国对美国原油进口依赖度很低,但全球贸易战将严重拖累全球经济与原油需求,带来利空预期打压油价。LPG方面,美国是我国最大的LPG进口来源国,加征关税后市场反应剧烈,但中期看关税的影响预计有限,需要关注全球物流调配的情况。化工品来看,PTA、EB等成本端跟随原油大幅下行,需求终端纺织服装的出口预计会收缩,成本和需求共振下行,价格预计大幅走弱。

  (四)黑色

  2024年,我国自美国进口的黑色金属及相关商品规模整体极小,关税政策对我国黑色产业链(钢材、铁矿石、煤炭及铁合金等)的实质影响可能较为有限。

(文章来源:永安期货)

关键词植入:此次关税风波、大宗商品、美豆进口成本、A股补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