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高盛表示,随着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压力的缓解,中国建筑活动正显示改善迹象,可能提振大宗商品价格。高盛分析师指出,政府解决债务问题正推动基建活动重新活跃。政策层面对房地产工作给予高度关注,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增长利好大宗商品市场。钢铁供给侧有望减产,高盛预测中国可能减产约5000万吨钢铁。

  高盛表示,随着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压力的缓解,中国的建筑活动正显示出改善的初步迹象,钢铁等大宗商品的价格可能因此受到提振。这一趋势不仅反映了中国经济的韧性,也预示着大宗商品市场的潜在机遇。

  中国建筑需求有望回暖

  高盛分析师Trina Chen等人在报告中指出,中国政府积极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努力,正推动中国基础设施建设活动重新焕发生机。这一变化有望对大宗商品市场产生积极影响。

  近期,高盛分析团队赴中国实地考察,并参与了近40场会议。这些实地调研的讨论内容“初步印证了我们对2025年中国建筑需求的乐观预期”。高盛强调,这一趋势对大宗商品市场而言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政策层面,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房地产工作给予了高度关注,“稳住楼市股市”“更大力度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等表述首次被写入报告。这些政策导向有望为大宗商品市场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高盛的数据显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宗商品需求三年来首次出现小幅增长,基础设施建设占中国钢铁消费的比重高达36%,这一增长趋势对大宗商品市场而言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

  钢铁供给侧有望减产

  与此同时,中国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的风声再起。高盛表示,加强产能控制是恢复钢铁企业盈利能力、防止潜在财务困境的关键。

  去年12月,上海钢联董事长朱军红在相关会议上就曾表示,减产是走出困境的唯一途径。高盛分析师预测,中国可能减产约5000万吨钢铁,这一预期将对大宗商品市场的供需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近期,花旗分析师也对中国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提出了类似的预期,认为“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2.0很可能实施”,这将进一步影响中国钢铁产量和出口量,进而对大宗商品市场产生影响。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