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电价改革深化,光伏行业或迎变局|期货日报解读
AI导读: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提出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建立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此举对光伏行业影响显著,多晶硅价格持稳,市场化电价波动或影响光伏装机需求。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提出,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推动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同步建立支持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价格结算机制,区分存量和增量项目分类施策,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或阶段性影响组件需求
《通知》提出,在推动新能源全面参与市场的同时,建立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对纳入机制的电量,当市场交易价格低于机制电价时给予差价补偿,高于机制电价时扣除差价。通过这种“多退少补”的差价结算方式,让企业能够有合理稳定的预期,从而促进行业平稳健康发展,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该措施主要是解决新能源发电具有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等特点,特别是光伏发电集中在午间,全面参与市场交易后,午间电力供应大幅增加、价格明显降低,晚高峰电价较高时段又几乎没有发电出力,新能源实际可获得的收入可能大幅波动,不利于新能源可持续发展。
对此,《通知》明确,2025年6月1日以前投产的存量项目,通过开展差价结算,实现电价等与现行政策妥善衔接。2025年6月1日及以后投产的增量项目,纳入机制的电量规模根据国家明确的各地新能源发展目标完成情况等动态调整,机制电价由各地通过市场化竞价方式确定。
“《通知》要求新能源项目上网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对光伏发电项目而言,投资回报以内部收益率(IRR)衡量,收益率与每期现金流流入成正比,当电价形成方式转为市场化后,电价实时波动将使得现金流变得更加不确定,或加剧业主投资电站时的观望情绪。此外,‘负电价’等极端价格波动可能对IRR产生非线性冲击。光伏发电出力曲线通常与电力现货日内价格波动存在错配,典型日照时段(例如12:00—14:00)虽为光伏发电高峰,但此时段电力现货价格常处于日内波谷,形成‘量高价低’的收益剪刀差,直接影响IRR收入端,进而影响光伏投资建设需求。”中信建投期货光伏首席分析师王彦青解释,市场化电价波动具有不确定性,会导致投资项目的现金流流入变得不稳定,进而影响项目IRR。因此,在项目收益变得不确定的背景下,后市业主的光伏装机意愿或受影响。
不过,《通知》同步取消了新能源项目强制配套储能的要求,或为光伏项目投资带来边际改善。据王彦青测算,在15%配储比例假设下,取消强制配储可使项目IRR提升约0.5个百分点(未考虑储能系统峰谷套利收益及电力市场化交易),一定程度减轻边际投资压力。
对光伏行业而言,业内人士认为,《通知》发布之前,国内已经有不少省份的新能源发电参与了电力市场交易,后期可能会有光伏电站项目根据各自省份时间安排抢装,会阶段性影响组件需求。
国信期货分析师李祥英认为,对光伏终端电站来说,全面入市交易意味着电站投资收益不确定性提高,在电力价格走低的时候,组件需求或受到压制。此外,光伏产业链价格持续下跌后,资源条件较好的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已经低于火电,在电力市场具有较强的成本竞争力。
从时间节点来看,王彦青认为,参考近期电力现货市场价格走势,山东等主要光伏装机省份的市场化电价水平大多低于燃煤发电基准价。因此,2025年6月1日及以后投产的增量项目,将不利于业主差价结算,业主将更有动力在2025年6月1日前完成并网。对多晶硅终端需求而言,或进一步刺激5月份的需求增长,但6月份需求或减少。
从市场反应看,多晶硅期货盘面并未出现大的波动。2月10日,多晶硅期货主力PS2506合约报收44435元/吨,仅上涨0.43%。
现货市场方面,多晶硅价格以持平为主。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最新数据,N型复投料成交均价为41700元/吨,P型多晶硅成交均价为34000元/吨。需要注意的是,大型企业对N型硅料报价重心上移,市场情绪好转。
李祥英认为,多晶硅现货价格持稳,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企业基本遵守自律协定安排生产,行业开工率维持在低位,月度产量在9万吨至10万吨之间浮动,现货供需情况好转。二是下游硅片价格上行后,企业生产利润修复,排产量提升。硅片下游电池片的供需情况也明显改善,春节期间累库不多。三是按照多晶硅期货的交割规则,3月份之后生产的多晶硅,可以注册仓单,企业库存或许会转移至期货市场,存在期现正反馈的可能。
展望后市,长安期货分析师王楚豪认为,由于当前多晶硅现货市场成交相对清淡,下游企业均以执行前期订单为主,新一轮订单还在洽谈中。在行业自律协议的减产限制下,大多数企业均按照配额进行生产,供需失衡的格局或有所缓解,多晶硅价格或以区间震荡为主。
王彦青认为,目前多晶硅供需双弱,预计产业链维持僵持状态。虽然硅料厂挺价意愿较浓,但下游负反馈压力导致硅片环节开始承压,硅片厂对高价硅料的抵触情绪或增强,将不利于多晶硅库存消化与涨价落地。不过,市场对光伏供给侧调控仍有期待,预期交易或对期货价格形成一定支撑。
对居民、农业用户电价没有影响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我国一直积极推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建设。例如,2024年10月,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的《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征求意见稿)》提出,按照“谁提供、谁获利,谁受益、谁承担”的费用补偿及传导原则,调动灵活调节资源的积极性,优化辅助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健全辅助服务费用传导机制,统筹完善市场衔接机制,推动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建设。
记者留意到,在深化电力改革的过程中,电价会出现波动。谈及此次《通知》发布对终端用户电价水平的影响,上述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这项改革对居民、农业用户电价水平没有影响,这些用户用电仍执行现行目录销售电价政策。
北京清能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发电事业部交易咨询总监吴仲光认为,市场改革只是一种手段,改革的目的是放松管制、引入竞争、优化能源结构、促进新能源的友好接入和消纳。同时建立友好、公平互动的交易平台,通过市场化交易手段,还原电力的基本商品属性,发现电力原本应有的时间和空间价值,从而引导资源合理配置,进一步指导电网有的放矢地进行结构性调整优化,促进新兴能源消纳,引导用户进行合理的用能优化调整,同时引导资本根据市场需求和价格信号进行合理的远期规划和投资。
“电力市场化改革后电价会出现波动,这是改革的目标之一,但波动的方向不一定就是上涨,也可能下降,具体要看影响电力市场供需的各种因素,如一次能源价格、气候和天气变化等。”广东珺桦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华栋表示,当前在进行电力市场改革时,会将居民用电和农业用电单独划出来,这一部分由电网公司来代理购电,电网公司购买后,还会以从前一样的价格向居民和农业收取电费。电力市场改革对居民和农业的用电影响很小,影响较大的是工商业,特别是高耗能企业。这是政策和规则引导的结果。
华栋解释,电改对用户的影响应该是,有时用电便宜,有时用电贵。她建议,电力用户可以从用电成本的角度考虑,改变自己的用电行为。例如,一些可以间歇性生产的工业用户就会考虑调整生产时间,电动汽车在电价低的时候充电等。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