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本文深入探讨了境外期货市场持仓管理的新工具——持仓责任报告,梳理了境外主要期货交易所的持仓责任报告制度,分析了其柔性管理的优势,并结合我国股指期货和现货市场的特点,提出了引入该制度对于健全市场整体风险管理体系的积极意义。

作者:宋晓桐、汤天任,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期货衍生品一部

原文出自:金融市场研究,2025(1):103-109.

境外期货市场普遍采用“交易所—会员,会员—客户”的双层组织架构,由于无法直接穿透至单个投资者账户,因此设计了与持仓限额制度相辅相成的信息报送制度,共同维护持仓管理体系的稳健。近年来,持仓责任报告(Position Accountability)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工具,备受关注。宋晓桐和汤天任在其文章《持仓责任报告:境外期货市场持仓管理的新工具》中,深入剖析了持仓责任报告制度,通过梳理境外主要期货交易所的实践经验,探讨了其柔性管理的优势,并结合我国股指期货和现货市场的特点,提出了引入该制度的积极意义。

一、持仓责任报告制度的核心构成

持仓责任报告制度主要包括持仓责任水平(Accountability Level)和信息报告机制两部分。持仓责任水平是触发交易所持仓责任管理的关键阈值,而信息报告机制则涵盖了报告主体、内容、仓位调整要求及未履行报告的管理措施等。该制度不仅拓宽了交易所获取市场仓位信息的渠道,还以其弹性自主的特点,与其他持仓管理制度协同作用,共同促进市场的规范与稳健。

二、境外交易所持仓责任报告制度概览

文章详细介绍了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集团(芝商所集团)、新加坡交易所(新交所)和伦敦金属交易所(伦交所)的持仓责任报告制度。芝商所集团的制度主要适用于流动性好、现货可供交割量充足或现金结算的产品,持仓责任水平介于大户报告与持仓限额之间;新交所则对所有产品均适用,根据流动性和抗操纵性设置持仓责任水平;伦交所则在不同产品上单独实施或结合使用持仓责任报告与持仓限额制度。

三、持仓责任报告制度的柔性监管优势

持仓责任报告制度的柔性监管力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与持仓限额的刚性管理相比,该制度更具弹性,超过持仓责任水平不一定视为违规,交易所会先要求投资者提供相关信息,再评估风险;其次,交易所可根据市场情况和监管目的自主设定持仓责任水平和报告标准,提高市场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最后,报告内容涵盖场内场外及期货现货信息,有助于全面评估投资者及全市场的风险敞口。

四、对我国股指期货市场持仓管理的启示

当前,我国股指期货市场以持仓限额为主要管理工具,运行平稳。但随着市场的发展,投资者类型和交易策略日益多样化,引入持仓责任报告制度可进一步健全风险管理体系。该制度在市场风险集聚时,可对持仓限额进行补充,控制重点客户风险;同时,引入会员对股票现货及场外市场的交易情况报告,有助于交易所综合评估跨市场交易风险;在对外开放背景下,还可加强对境外投资者的穿透式监管,防范操纵市场和逃避监管的风险。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图片及链接已保留,未做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