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本文分析了豆油期货市场自去年11月中旬以来的震荡回落行情,指出受豆油需求预期转弱、国际油脂市场基本面缺乏利多消息以及节后豆油需求转淡等多重因素影响,豆油期货市场预计将持续保持偏弱态势。

自去年11月中旬起,受豆油需求预期转弱的影响,大连豆油期货市场经历了一段震荡回落的行情。步入春节后的时段,国内油脂消费步入淡季,加之国际油脂市场基本面缺乏利多消息,豆油期货市场预计将持续保持偏弱态势。

国际豆类市场利多因素稀缺

美国农业部在最新的农产品供需报告中,显著下调了2024/2025年度美豆产量和期末库存等数据,这一调整引发了美盘大豆及豆油期货的大幅反弹,并带动大连豆油期货止住了跌势。然而,随着南美大豆的丰收并大量上市,国内大豆供应逐渐增加,加之美国豆油产量偏高以及生物柴油需求预期下滑,美豆油的上行动力显得不足。

巴西大豆主产区由于降雨较多,收获进度有所延迟,甚至造成了一定的产量损失。但得益于播种面积的扩大,2024/2025年度巴西大豆产量仍将创下历史新高。近期天气转晴,收获进度开始加快,庞大的巴西大豆产量将迅速涌入国际市场,从而挤压美豆的出口空间,对美豆期货构成显著的利空影响。据巴西国家商品供应公司(Conab)公布的报告,截至2月2日,巴西2024/2025年度大豆收割率已达到8%,较此前一周大幅提升4.8个百分点,尽管仍落后于去年同期的14%,但差距已明显缩小。此外,巴西咨询机构Celeres和StoneX均预测,巴西2024/2025年度大豆产量将达到创纪录的水平。

美国农业部对美豆供应的预估一度呈现利多效应,加之拜登政府限制废食用油进口的政策,一度刺激了美豆油期货的涨停。然而,随着特朗普政府的上台,豆油在生物柴油方面的用途将受到限制。同时,由于2024/2025年度美豆丰收,压榨量偏高,豆油供应量增加,这将限制美豆油期货的反弹高度。美国全国油籽加工商协会(NOPA)发布的报告显示,由于新加工厂的投产和美豆的丰收,NOPA会员单位2024年12月的大豆压榨量达到了创纪录的高位,豆油库存也大幅增加。

国内豆油供应充裕

受美国和南美大豆丰收的推动,我国大豆、豆油等进口顺畅,节前沿海地区的大豆、豆油库存均处于较高水平。加之油厂压榨开工率偏高,目前国内豆油供应相当充足。相比之下,随着春节消费旺季的过去,国内植物油消费将进入短暂的平淡期,豆油在短期内供大于求的局面将使得豆油难以出现上涨趋势。

随着进口大豆到港量的回升,我国进口大豆库存再度大幅上扬,接近近3个月的高点。据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第二周,国内进口大豆库存总量达到606.3万吨,较前一周增加37.6万吨,虽然略低于上年同期的608.5万吨,但仍处于历史同期的偏高水平。其中,沿海地区库存量为529.9万吨,较前一周增加39.8万吨,高于上年同期的508.9万吨。

春节过后,豆油需求通常进入淡季,下游提货量将逐渐减少。然而,随着养殖业的复工复产,豆粕需求将趋于增加,油厂压榨量也将恢复性增加,豆油产出量随之扩大,油厂豆油库存上升成为大概率事件。国内豆油市场阶段性供过于求的状况将日益显著,从而抑制豆油价格的上涨。

棕榈油弱势拖累豆油表现

与美豆油期货触底反弹不同,马来西亚棕榈油期货在去年12月中旬形成“双头”形态后,呈现震荡下行的趋势,跌势明显。尽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棕榈油仍处于减产周期,产量月环比继续下降,但由于出口不畅,库存仍有上升的可能。此外,豆油、菜油和棕榈油之间的价差过低,使得棕榈油的性价比偏低,不利于其消费。进入2月后,棕榈油主产国将进入增产周期,这更不利于棕榈油市场的走强,因此无法给豆油市场带来提振作用。

据监测数据显示,印度尼西亚2024年11月棕榈油库存环比上升3.2%至258万吨,出口放缓抵消了产量下降的影响。南部半岛棕榈油压榨协会(SPPOMA)数据显示,马来西亚1月棕榈油产量环比下降15.19%。独立检验公司AmSpec Agri发布的数据显示,马来西亚1月棕榈油出口量为110.35万吨,较上月下降20.1%。

综上所述,国际豆类市场利多因素稀缺,棕榈油市场利空因素缠身,加之节后豆油需求转淡,豆油期货市场难以筑底上行,预计将继续维持弱势震荡的态势。

(作者单位:中天研究院;文章来源:期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