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钨等稀有金属实施出口管制,维护国家安全与全球产业链稳定
AI导读:
中国商务部与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对钨、碲、铋、钼、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的公告,旨在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此举体现了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管制理念,有利于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
2月4日,中国商务部携手海关总署,共同发布了针对钨、碲、铋、钼、铟相关物项的最新出口管制公告,明确将仲钨酸铵等25种稀有金属产品及其技术纳入出口管制范畴。商务部在公告中阐述了此举的原因:“旨在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同时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中国在关键资源领域采取的又一重大举措,继2023年对镓、锗、石墨实施出口管制,以及2024年对锑进行管制之后。
从传统工业到新兴科技的双重角色
深入剖析,钨素有“工业牙齿”之称,其高熔点(3422℃)和高硬度使其成为航空航天发动机、穿甲弹以及核反应堆屏蔽材料等高科技领域的核心原料。此次被纳入出口管制的仲钨酸铵、氧化钨及高纯度钨合金,更是直接关联到国防军工与高端制造两大关键领域。
碲,作为一种稀散有色金属,其应用领域广泛且不断扩展。从早期的天然橡胶硫化剂,到如今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关键材料碲化镉(CdTe),其光电转换效率高达22%。此外,碲在红外探测器和半导体衬底中的应用,更是新能源与信息技术领域的重要支撑。
铋,被誉为全球公认的“绿色”金属元素,其毒性低、密度大,且具有独特的冷胀热缩性质。近年来,铋及其化合物在催化、太阳能电池、3D打印、柔性穿戴以及诊疗一体化等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钼,作为一种稀有且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其应用领域广泛且战略地位不断提升。从钢铁冶金、农用化肥到电气化工和航天领域,钼以其独特的性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钼的应用领域已进一步拓展到超级合金、军工等高端领域。
铟,同样被中国、欧盟、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列为关键矿产。其终端产品包括铟锡氧化物(ITO)靶材、光伏薄膜、电脑芯片等,其中ITO靶材的市场占比最大,占全球铟消费量的70%。铟在当今世界第四次科技革命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价值。
这些稀有金属既是传统工业升级的“润滑剂”,又是新能源、半导体、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的“催化剂”,其战略地位堪比“21世纪的石油”。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对钨等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是国际通行做法。中国作为全球主要的钨等相关物项生产国和出口国,长期以来坚定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根据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依法对特定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此次增列相关物项,体现了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管制理念,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履行国际义务,并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
全球产业链震荡下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钨、铟等战略金属生产国,在上游资源方面拥有显著优势。以钨为例,我国钨冶金技术不断发展,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钨储量国和生产国。据美国地质勘探局统计,中国钨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61%,产量占全球的82%。
在铟资源方面,中国同样位居世界第一,是全球最大的原生铟生产国和金属铟出口国。已查明的铟资源量近2万吨,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等19个省(区)。
面对全球政治、经济局势的动荡,以及全球化退潮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对稀缺资源的掌握变得尤为重要。中信建投指出,关键战略性矿产资源已成为各国博弈的新“战场”。在此背景下,中国应继续加强资源安全保障,以应对资源格局和贸易形势的复杂化。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