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商务部与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对钨、碲、铋、钼、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的公告,旨在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履行国际义务。此次行动涉及25种稀有金属产品及其技术,彰显中国在关键资源领域的坚定决心。

2024年2月4日,中国商务部携手海关总署,共同颁布了针对钨、碲、铋、钼、铟等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的公告,明确将仲钨酸铵等25种稀有金属产品及其技术纳入出口管制范畴。商务部在官方公告中详细阐述了实施出口管制的原因,旨在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并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

此次出口管制行动,是中国在关键资源领域继2023年对镓、锗、石墨,以及2024年对锑实施管制后的又一重要举措,彰显了中国在维护国家资源安全方面的坚定决心。

战略资源:从工业基石到科技命脉

钨,被誉为“工业牙齿”,因其极高的熔点和硬度,成为航空航天发动机、穿甲弹以及核反应堆屏蔽材料的核心原料。本次出口管制涉及的仲钨酸铵、氧化钨及高纯度钨合金,更是与国防军工和高端制造领域息息相关。

碲,作为一种稀散有色金属,其应用范围已从早期的天然橡胶生产,扩展到新能源和信息技术领域。碲化镉作为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关键材料,其光电转换效率高达22%,在新能源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铋,作为一种相对安全的“绿色”金属元素,近年来在催化、太阳能电池、3D打印、柔性穿戴以及诊疗一体化等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钼,作为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以其独特的性能在钢铁冶金、农用化肥、电气化工和航天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钼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成为超级合金、军工等领域的关键材料。

铟,被中国、欧盟、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列为关键矿产,其终端产品包括铟锡氧化物(ITO)靶材、光伏薄膜、电脑芯片等,是当今世界第四次科技革命不可替代的原材料之一。

这些稀有金属既是传统工业升级的“润滑剂”,又是新能源、半导体、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的“催化剂”,其战略地位堪比“21世纪的石油”。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对钨等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是国际通行做法,中国作为全球主要的钨等相关物项生产国和出口国,始终坚定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并根据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依法对特定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

此次增列相关物项,体现了中国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管制理念,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履行国际义务,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对于符合相关规定的出口申请,将予以许可。

全球产业链震荡下的机遇与挑战

作为全球最大的钨、铟等战略金属生产国,中国在上游资源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以钨为例,中国钨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61%,产量占全球的82%,是全球钨资源的主要掌控者。

同样,中国在铟资源方面也占据领先地位,铟储量位居世界第一,是全球的原生铟最大生产国和金属铟最大出口国。这些优势为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有利地位提供了坚实基础。

然而,在全球政治、经济局势动荡的背景下,稳固高效的全球供应链体系出现松动,全球化退潮趋势显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这一背景下,对稀缺资源的掌握变得尤为重要,关键战略性矿产资源已成为各国博弈的新“战场”。

中信建投指出,面对全球贸易形势的复杂化,中国应继续加强资源安全保障,积极应对资源格局和贸易形势的挑战与机遇。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图片及链接信息已保留,未做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