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养殖行业长盈利周期面临转折与挑战
AI导读:
近年来,蛋鸡养殖行业经历了一个历史罕见的长盈利周期,但2025年下半年新种源投放市场或将导致行业步入下行周期。文章分析了行业内部的结构性调整、高品质鸡苗供应问题、外部因素及企业应对策略,并展望了未来行业面临的挑战与风险。
近年来,蛋鸡养殖行业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长盈利周期,自2019年至2024年的六年间,有五年均保持了盈利状态。据权威数据揭示,该行业在2019年的全年平均利润达到了1.14元/斤,尽管2020年短暂滑落至-0.06元/斤,但随后迅速反弹,2021年至2023年分别实现了0.60元/斤、0.82元/斤和0.65元/斤的利润。尤为引人注目的是,2024年的全年平均利润激增至1.52元/斤,同比增长高达133.8%,标志着行业盈利达到了新的高峰。
然而,这一繁荣景象或将随着2025年下半年新种源的投放市场而迎来转折。预计蛋鸡养殖效率将进一步提升,市场供需格局或将发生逆转,供大于求的局面可能导致行业步入下行周期。因此,蛋鸡养殖企业需未雨绸缪,加速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以有效抵御潜在的市场风险。
期货日报记者深入行业内部发现,结构性调整正是盈利周期延长的关键因素。中大规模养殖场持续增加,养殖效率大幅提升,而小散落后产能则逐渐退出市场,行业集中度显著提升。四川省乐山市明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雷雨指出,这种结构性优化使得行业更加健康有序,为盈利周期的延长奠定了坚实基础,并预测这一过程将持续进行,引领新的产业周期到来。
此外,雷雨还提到,祖代鸡进口中断对高品质鸡苗供应造成了严重影响,导致行业面临高品质鸡苗短缺的问题,增加了商品代养殖的疾病风险,降低了养殖效率。湖北家美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闫铁山进一步补充,2020年至2022年间,部分品种存在质量问题,病鸡多导致产能低下,同时南方产区对进口品种的偏好也加剧了鸡苗供应紧张,进一步影响了产能增量。
除内部因素外,外部因素同样对盈利周期产生了显著影响。沈阳京禽传媒总经理刘沛京介绍,非洲猪瘟后的消费复苏、饲料价格持续高涨抑制存栏量、商品鸡雏供应量偏紧等多重因素交织,使得蛋鸡养殖行业的市场环境愈发复杂。同时,部分区域疫病流行也影响了蛋鸡的生产性能,进而影响了整体产能。
值得注意的是,在行业盈利周期内,也伴随着一些短暂波动。闫铁山提到,2020年曾经历短暂亏损,但随后由于疫情后鸡蛋消费增长、产能低导致上鸡选择减少、饲料成本下降等因素,蛋价虽不高,利润却偏高。
从企业角度来看,雷雨表示,蛋鸡养殖企业主要通过提升产品质量和拓宽销售渠道两方面来增强盈利能力。在产品质量方面,企业建立了严格的产品标准,如流通箱装蛋破损率控制、鸡蛋大小头调整等,并精进饲料配方以提升鸡蛋口感。在销售渠道方面,企业正从大流通贸易渠道转向终端渠道,线上线下结合,利用抖音等社交平台进行品牌曝光和宣传,积极实现鸡蛋从基地直供到消费者手中,同时线下积极建立区域性品牌,与大型连锁超市等建立多种合作方式。
闫铁山则认为,近两年利润较高的养殖企业在延长养殖日龄、提升养殖质量和扩大企业规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未来,产业“内卷”现象将加剧,贸易环节必须从养殖端集中多样化服务、中端智能撮合、后端连锁配送等方面寻求突破,实现标准化、智能化、扁平化、金融化,最终走向平台化和品牌化。
当前,鸡蛋产业的供需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影响着行业的盈利周期,也将推动价格形成机制的大变革。雷雨指出,随着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大型集团场在市场上的话语权显著增强,未来鸡蛋供应将更加集中,大型养殖企业将在定价上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同时,精细化管理能力强的企业所生产的优质鸡蛋将获得市场溢价。
闫铁山预计,蛋价的形成机制在五年内可能发生变化,大数据将使全国比价和计算价差成为可能,从而改变传统的价格形成方式。未来,养殖端和销售端可能会分别形成自主降价和抬价的趋势,大数据报价或将取代产区贸易商报价。
刘沛京表示,传统的零售渠道正在发生变化,从过去以中大型贸易批发市场和中大型商超为主,转向中小型批发市场、社区周围的中小型便利店为主。同时,一部分蛋品传统零售份额正在逐步转移到互联网平台。随着国内精品蛋市场逐渐培育成型,中大型养殖场越来越多,设备越来越先进,综合造蛋成本上升。
展望2025年,闫铁山认为行业盈利前景可能不及2024年。虽然企业近期上鸡和建栏积极性高涨,但鸡苗供应缺口使产能无法迅速达峰,且建栏需要时间。他预计2025年6月之前的行情相对稳定,与2024年相比差距不大,但9月以后的产能逐渐上升,鸡苗供应缓解,行情可能走弱。
尽管当前蛋鸡养殖行业处于盈利周期,但仍面临诸多挑战。自建销售渠道、环保压力、人才储备不足以及大小产能博弈等问题均关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也影响着整个行业的未来走向。雷雨强调,自建销售渠道是企业面临的一大挑战,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人力和时间。同时,大型养殖场投建产生的排放物处理也是行业共同难题。此外,人才流失和储备不足也制约了行业的发展。
刘沛京建议,企业应谨慎对待产能扩张问题,合理规划产能布局。同时,大型养殖企业应灵活调整产能结构以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提高自动化程度以降低人力成本、提升生产效率,并留足风险管理资金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市场低谷期。
闫铁山提出,未来蛋鸡养殖企业可以从规模化与智能化结合、换羽延长养殖周期、平台化合作与品牌化发展方向以及期货市场套保和期权保险结合等方面提升抗风险能力。他强调,智能化是规模化的必然选择,换羽调整周期势在必行,市场需要统一品牌管理格局,同时养殖企业应积极运用多种形式的期货衍生品来规避风险。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