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商所期权市场2024年成绩单亮眼,产业参与度大幅提升
AI导读:
2024年大商所期权市场表现出色,全年期权日均持仓量同比增长17%,产业客户数接近3000家,同比提高32%。企业利用期权管理价格风险的热情高涨,市场流动性和结构稳中向好,新品种期权上市丰富了避险工具体系。大商所采取多项措施吸引和支持实体企业利用期权工具,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2024年,大连商品交易所(大商所)在期权市场上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全年期权日均持仓量达到257.36万手,同比增长17%,参与期权交易的产业客户数接近3000家,同比提升32%,产业客户日均持仓占比亦同比增长4.43个百分点,各项指标均刷新历史纪录。
这一组数据的背后,反映出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中,实体企业利用期权管理价格风险的热情持续高涨。随着期权功能的逐渐显现和市场接受度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综合运用期货、期权等多元化避险工具和策略,形成了一套精细化的风险管理“组合拳”。
期权市场展现出十足的新意,吸引了大量产业客户的积极参与。中粮祈德丰(北京)商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越强认为,2024年大商所期权市场“新意满满”。一方面,已上市期权的产业参与度进一步提高,市场流动性和结构也呈现出稳中向好的新态势。另一方面,鸡蛋、玉米淀粉、生猪、原木4个新品种期权的相继上市,实现了主要农产品、能源化工品种期货、期权的全覆盖。产业参与度的提升和新品种、新工具的推出,共同推动了2024年大商所期权市场“量质齐升”。
具体来看,在已上市的期权品种中,豆粕、聚氯乙烯、苯乙烯、乙二醇等期权的日均持仓量同比增幅超过50%。产业参与方面,2024年参与大商所期权交易的产业客户日均持仓量占比达到22%,相比2023年有了显著提升。以豆粕为例,面对2024年国内豆粕价格的下行走势和波动幅度的增加,豆粕期权作为精细化避险工具的价值和优势得以凸显,其日均持仓量从2023年的52.3万手增至2024年的82.8万手,增幅高达57%。
此外,2024年大商所推出的4个农产品期权进一步丰富了农产品避险工具体系。中粮期货上海北外滩营业部总经理施婷婷指出,新期权的上市为上下游企业提供了更加灵活的风险管理手段。这些新期权一经推出,便受到了产业企业和期货经营机构的热烈追捧。
期权持仓量的增加背后,是产业企业对期权工具的理解和认识不断深化,开展精细化风险管理的积极性日益增强。过去一年,随着交易所与期货公司不断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期权知识普及与培训活动,实体企业对期权功能的认知与理解进一步提升。企业开始从被动应对风险转变为主动出击、精细化管理风险,通过甄选精细化套保方案,灵活运用各类期权策略来优化采购成本、销售定价及库存管理,为实现长远稳健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以江阴金桥化工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采取“期货+期权”组合套保策略来应对价格波动和库存贬值等风险。在采购现货的同时,通过买入看跌期权来对冲现货库存贬值风险。当期货价格下跌时,期权带来的收益有效弥补了现货库存贬值的损失。同样,仪征方顺粮油工业有限公司也利用期货、期权工具嵌入日常经营,通过灵活采用领口期权组合等策略,以低成本锁定现货销售最低价格,实现了风险对冲和收益最大化的目标。
为了吸引和支持实体企业更好地利用期权工具,大商所采取了多项措施。一方面,通过优化期权合约和交易规则,如延长期权最后交易日、优化期权合约挂牌规则等,提高了期权套保的灵活性,降低了移仓换月带来的基差波动风险,并增强了期权近月合约的流动性。另一方面,大商所还积极开展市场服务,建立健全立体化市场服务体系,通过支持会员单位、产融基地等开展场内场外期权相关的培训活动,帮助企业提升对商品期权工具和避险策略的认识和应用水平。
此外,大商所还发布了修改期权交易管理办法以及豆粕期权合约、玉米期权合约的公告,以豆粕和玉米品种为试点,适时推出系列期权合约,进一步完善期权市场期限结构,便利企业选择与现货贸易时间窗口更匹配的期权进行套保。这些举措得到了市场人士的广泛认可,为企业丰富避险“工具箱”、增强经营稳定性提供了有力支持。
展望未来,大商所将继续聚焦提升产业参与度这一目标,在维护期权市场安全平稳运行的基础上,贴近产业需求完善合约规则和市场政策,不断提升市场运行质效、丰富期权产品体系、促进功能发挥,并加大期权工具的投教和宣传力度,引导更多实体企业利用好期货、期权工具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