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多晶硅期货上市满月,市场交易规模稳步增长,产业参与度和市场满意度提升。期货和期权市场为光伏产业提供了更多风险管理策略,助力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自多晶硅期货作为新能源金属期货板块的新成员上市以来,其市场表现一直备受瞩目。截至1月27日,多晶硅期货已经平稳运行了一个月。期货日报记者观察到,在这一个月内,多晶硅期货和期权市场的交易规模逐步扩大,运行态势理性且稳健。这一发展不仅完善了相关品种的价格形成机制,还丰富了多层次的风险管理工具体系,从而增强了衍生品市场服务光伏产业的能力和水平。与此同时,产业参与度和市场满意度也在持续攀升。

市场交易活跃度显著提升

在期货市场中,成交量和持仓量是衡量市场交易活跃度和资金流动情况的重要指标。多晶硅期货的高持仓量和成交量充分展示了市场对这一新品种的高度关注。自2024年12月26日和27日,多晶硅期货和期权相继在广期所挂牌交易以来,市场各方积极参与,推动了多晶硅市场交易规模的稳步增长。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24日,多晶硅期货日均成交6.66万手,日均持仓3.89万手,累计成交额高达1793.23亿元。同时,多晶硅期权日均成交0.60万手,日均持仓1.37万手,累计成交额达到4.82亿元。

中信建投期货光伏首席分析师王彦青指出,多晶硅期货日均成交6.66万手,这一数字相当于我国近两个月的多晶硅产量,显示出市场对多晶硅期货的高度关注。同时,多晶硅期权累计成交额4.82亿元,也反映出市场交易策略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从多晶硅期货上市首月的交易情况来看,市场交易活跃,体现了市场对这一新品种的认可和期待,未来有望进一步推动光伏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王彦青认为,多晶硅期货关注度较高的原因主要在于,近年来受阶段性供需错配的影响,相关企业对利用期货工具进行套期保值存在实际需求。部分企业经营利润大幅下滑,价格风险管理需求迫切,因此纷纷参与期货市场以寻求风险规避和利润保障。

近年来,多晶硅行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在全球光伏装机爆发式增长的推动下,多晶硅产业供需两端迅速增加。然而,由于多晶硅和下游产业扩产投放的节奏不同,导致市场从2022年开始进入供需错配的局面,价格大幅波动。据硅业分会数据,多晶硅价格曾在2022年11月达到308000元/吨的阶段性高位,而到2024年底则跌至40300元/吨的历史低点,区间跌幅达86.9%。这种剧烈的价格波动不利于光伏产业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国信期货分析师李祥英表示,期货市场汇聚了众多买卖双方,他们基于各种信息和预期形成交易价格,使得期货价格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市场未来的供求关系和价格走势。多晶硅期货上市后,光伏行业的各种信息、数据都将通过期货价格及时反映出来,有助于光伏行业建立更加透明、公允、有效的价格体系。同时,多晶硅的远期期货合约也将为行业提供一个判断未来价格走向的参考,帮助多晶硅及其下游企业合理安排生产计划、有效规划远期产能投放,从而提升产业资源配置效率,减少行业无序竞争。

产业客户积极参与期货市场

据记者了解,多晶硅期货上市首月的参与者主要来自光伏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包括原料生产商、硅片、电池片生产商等生产企业以及贸易商和投资公司。产业客户参与热情较高,为多晶硅期货和期权服务实体经济打下了良好基础。

多晶硅期货上市前后,已有多家龙头企业发布关于参与多晶硅期货套期保值的相关公告。例如,晶科能源、通威股份、弘元绿能等。这些企业纷纷表示,为降低原料市场价格波动对公司生产经营成本的影响,将开展包括多晶硅在内的商品品种的套期保值业务。

作为头部大宗商品供应链企业,厦门象屿新能源自多晶硅期货上市之初就开始为参与相关业务做好准备。厦门象屿新能源有限公司多晶硅业务负责人孙治国表示,多晶硅作为光伏产业链的重要原材料,其价格波动直接影响整个产业链的稳定性和发展。多晶硅期货和期权的上市对于增强市场透明度、提供价格发现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孙治国认为,企业的广泛参与体现了市场对风险管理工具的重视。多晶硅期货的上市为光伏全产业链企业提供了更多规避价格风险的方式。市场各环节的参与主体可以根据自身的生产、销售计划,在达到预期收益点时选择买入或卖出多晶硅期货,以达到风险对冲及价格保护的目的。此外,作为全球首个半导体和光伏领域的期货品种,多晶硅期货和期权的上市能够吸引更多原本未大规模参与期货市场的光伏产业企业加入期货市场,进一步丰富期货市场的参与者结构。

期货市场持续服务光伏产业

新品种上市后,产业企业对于期货工具的认识需要一定时间,投资者对于产业的熟悉度也需要逐步积累。市场普遍认为,多晶硅期货和期权上市首月表现出较好的流动性和理性稳健的运行态势。广期所成立三年多来,始终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持续强化市场培育工作,推出减税降费等举措,切实降低企业参与成本。

通过广期所的持续努力,越来越多的光伏产业链企业开始关注、参与并运用期货和期权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目前,已有超过20家工业硅生产企业直接参与期货交易和交割业务,通过套期保值锁定生产利润。其中,云南、四川等13个省份的105家工业硅生产企业与期现商合作开展卖出套保业务。部分有机硅出口贸易企业在贸易定价时也参考工业硅期货价格。

一德期货副总经理赵未夏表示,工业硅期货是整个产业链上的首个上市品种,其平稳运行为多晶硅期货的上市推广提供了基础和铺垫。随着一体化布局的发展,很多光伏企业在产业链多个环节都有布局。工业硅期货上市后,部分多晶硅企业也直接或间接参与到期货市场,对期货交易和交割制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熟悉。

赵未夏指出,工业硅期货上市后,云南、四川、新疆等13个省份的多家生产企业通过直接参与或与期现商合作开展套保业务,利用期货工具规避价格风险效果显著。这使得产业链上下游对期货工具有了更充分的认识和理解,为产业企业参与多晶硅期货相关业务打下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基础。

为了提高期货公司从业人员对多晶硅的了解以及提升期货经营机构对产业和投资者的服务能力,在多晶硅上市前夕,广期所联合多个地区的期货业协会同步开展了“新能源·向未来”多晶硅品种专项培训活动,为企业培养专业的风险管理人才。

国泰君安高级分析师张航表示,工业硅期货的平稳运行为多晶硅期货奠定了良好的市场基础和经验积累。随着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多晶硅作为关键原材料市场关注度的不断提升,多晶硅期货的推广将迎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借助前期积累的产业服务经验和资源,通过举办培训、研讨会、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加速市场培育进程,将帮助更多企业理解和运用期货工具进行风险管理。预计随着市场宣传和推广的深入,将有更多企业参与到新品种的交易中。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网;图片来源:期货日报网多晶硅期货交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