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11月5日,国内商品期货市场涨跌互现,玻璃主力合约涨幅居前,集运指数(欧线)涨超8%。方正中期期货指出,浮法玻璃企业库存显著下降,期现商活跃,提振现货销售。南华期货分析称,玻璃价格面临实际需求兑现压力,近月合约或承压。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严晓菲)11月5日,国内商品期货市场呈现分化走势,各类品种涨跌互现,其中玻璃主力合约表现尤为抢眼,涨幅居前。

据数据显示,截至当日15:00收盘,集运指数(欧线)表现强劲,涨幅超过8%,成为市场亮点。同时,玻璃和氧化铝价格也分别大幅上涨超过4%,显示出强劲的市场需求。此外,20号胶和铁矿石价格也实现了超过2%的涨幅,而尿素、纯碱、焦煤和橡胶等品种的价格也均有超过1%的上涨。在国际铜、乙二醇、菜籽和碳酸锂等品种方面,价格也呈现出微幅上涨的趋势。

然而,在市场涨跌互现的背景下,部分品种也呈现出下跌态势。其中,胶合板价格下跌超过4%,红枣和菜油价格也分别下跌超过2%。工业硅和菜粕价格跌幅超过1%,而白糖、苹果、生猪和豆粕等品种的价格也均出现微跌。

对于玻璃价格的强势表现,方正中期期货指出,近一个月来,浮法玻璃企业库存显著下降,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盘面上涨和期现商表现活跃是关键因素之一。这些因素与下游贸易商和加工厂的补库行为形成共振,对现货销售起到了提振作用。

南华期货则分析称,虽然本轮上涨带动了现货的正反馈,但目前中下游库存已位于相对高位。玻璃能否继续展现出更高的价格弹性,还需实际需求的进一步兑现。与此同时,近月合约相比远月合约可能面临更大的压力。预期和现实仍在博弈之中,随着11月合约进入交割月,前期的宏观交易将更多地被拉回现实,玻璃价格可能在震荡中走向弱势。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所有图片及链接均保留原样,未做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