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1月15日,多晶硅期货主力合约创上市以来新高,分析师指出主要受现货成交价格上涨影响。短期内基本面不支持多晶硅价格继续上涨,但市场对春节后需求复苏和价格回暖抱有期待。多晶硅期货价格顶部基本显现,长期回升趋势较为确定。

1月15日,多晶硅期货主力合约在盘中一度攀升至44640元/吨的高位,刷新了自上市以来的价格纪录,并最终以44225元/吨的价格收盘,涨幅达到了1.58%。

关于多晶硅期货价格昨日强劲表现的原因,东证期货有色金属首席分析师孙伟东指出,这主要受到了现货成交价格上涨的推动。据他介绍,龙头硅料厂与头部硅片厂的N型致密料最新成交价格已经达到42200元/吨,较上周上涨了1000元/吨,较2024年12月下旬的大单成交价更是上涨了2000~3000元/吨。尽管此次成交为下游零单补采,实际采购量相对较小,但市场传出的多项消息,如“光伏行业再度召开高级别会议”、“能耗相关政策将陆续出台”以及“电建项目中标价格即将出炉”等,也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市场情绪。

从现货市场来看,硅业分会最新消息显示,本周N型复投料的成交区间为39000-45000元/吨,均价为41700元/吨,涨幅相较上周有所放缓。中信建投期货光伏首席分析师王彦青同样认为,多晶硅期货价格的上涨离不开基本面的支撑。一方面,近期工业硅价格的小幅反弹为多晶硅提供了一定的成本支撑;另一方面,上游企业的减产与挺价行为也使得多晶硅市场逐渐回暖。然而,他也指出,受限于需求疲软及库存压力,工业硅的涨幅有限,进而多晶硅的成本支撑力度也较为有限。同时,多晶硅下游硅片环节库存充足、备货需求减弱,以及组件环节低迷产生的负反馈压力,都使得现货市场的上涨动能相对有限。

孙伟东进一步分析称,短期内基本面并不支持多晶硅价格继续上涨。一方面,多晶硅库存高企,截至1月10日,多晶硅工厂库存为23万吨,加上下游原材料库存,硅料全行业库存超过40万吨,下游并不急于购买硅料。另一方面,多晶硅价格很难向下游顺畅传导,硅片经过前期的大幅去库后成交价格明显上涨,但春节前光伏产业处于需求淡季且组件库存水平较高,导致组件价格承压、电池片价格难以大幅上涨。

展望后市,孙伟东认为市场对春节后的需求复苏和价格回暖抱有期待。若春节后终端需求向好、组件盼涨心态释放、电池片及硅片库存水平适中,则下游具备涨价的动能。同时他也指出,多晶硅短期排产变化小,即使考虑春节后部分北方产能复产,预计3—5月单月排产在10万—11万吨之间,市场仍有望进入去库状态,这有利于多晶硅价格上涨。

然而,王彦青则认为目前多晶硅期货价格顶部已基本显现,短期上涨动能或将减弱。从交割品套利角度看,本周硅业分会P型料最低报价32000元/吨,相对期货盘面44225元/吨贴水12225元/吨。若套利机会显现使得未来P型菜花料进入期货市场流通有利可图,则卖方力量或将显著增强。因此他预计短期内多晶硅期货进一步上行仍有阻力。但长期来看,多晶硅行业底部回升趋势较为确定,未来价格有望缓慢上行。

浙商期货新能源项目部部长陆诗元也对此进行了评论。他表示虽然从基本面来看多晶硅产能存在明显供过于求态势且当前库存处于高位,但行业自律限产的消息不断提振市场情绪。同时他也指出由于现在距离首个合约交割还为时较远且交割细则还在征求意见阶段,现阶段来看多晶硅期货是一个按照卖方意愿定价的市场。期货价格向上突破更有利于测试上游生产企业愿意以什么价格把符合交割要求的产品以套保或期现的方式转移到市场中去,这体现了期货的价值发现功能。

此外陆诗元还提醒称多晶硅行业长期缺乏贸易环节的情况可能会在期货上市后有显著改变。未来下游厂家对贸易商的接纳程度以及货权转移带来的定价话语权转变都可能引发价格波动。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