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期货和期权的推出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了丰富的风险对冲工具。工业硅作为关键原材料,其期货、期权合约及相关规则公开征求意见,本文基于合约规则,为市场投资者详细梳理了工业硅产业链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包括期货交割品解析、产业发展历程、市场新变化及期货上市的影响。

期货期权的推出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风险对冲工具,其中工业硅作为有机硅、多晶硅、硅合金的基础原材料,其下游应用已广泛渗透到国防军工、信息产业、新能源等相关行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1月11日,广期所发布公告,就工业硅期货、期权合约及相关规则公开征求意见,本文基于合约规则,为市场投资者详细梳理了工业硅产业链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一、工业硅期货交割品解析

全球经济复苏之际,光伏产业作为硅材料的主要应用领域,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工业硅作为光伏产业发展的基石,主要用于多晶硅、有机硅及铝合金产品的生产。工业硅,又名金属硅、结晶硅,是通过硅石(主要成分为SiO2)在矿热炉中经碳质还原剂还原而得,其名义硅含量不低于98.7%。

根据广期所发布的征求意见稿,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业硅》(GB/T 2881-2014)规定的Si5530和Si4210牌号,粒度在10—100mm范围内的工业硅(粒度偏差筛下物与筛上物均不大于5%)可作为基准交割品与替代交割品,其中Si4210牌号工业硅升水2000元/吨。交割品的主要区别在于牌号,即硅含量及杂质含量的不同。

Si5530和Si4210牌号分别代表工业硅中硅元素的名义含量及其他杂质元素(铁、铝、钙)的最高含量要求。例如,Si5530名义硅含量≥98.7%、铁含量≤0.50%、铝含量≤0.50%、钙含量≤0.30%;Si4210名义硅含量≥99.3%、铁含量≤0.40%、铝含量≤0.20%、钙含量≤0.10%。

二、我国工业硅产业发展历程

近十年来,工业硅产业链发展迅速,消费结构和产能分布均发生了显著变化。工业硅的消费结构经历了从铝合金行业为主,到有机硅超越铝合金成为主要消费端,再到未来预计多晶硅需求将超越有机硅,成为工业硅第一大需求方的转变。

2018年以前,铝合金行业是工业硅的第一大需求方。加入工业硅的铝合金产品具有优异的成型性和耐蚀性,广泛应用于汽车、航天、船舶等领域。随着有机硅行业的快速发展,有机硅对工业硅的需求量于2018年超越铝合金,成为第一大需求。2021年,中国工业硅下游消费中,铝合金占23.49%,有机硅占41.34%,多晶硅占31.61%。

未来,随着全球绿色低碳发展趋势的加强和中国“双碳”目标的推进,光伏产业链将快速发展,预计2021—2025年中国多晶硅产业对工业硅需求增长率将超过30%,成为主导工业硅需求增长的主要力量。

我国工业硅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资源丰富且拥有电力优势的地区,如西北、西南的新疆、云南、四川等地。未来,工业硅产能将向内蒙古、新疆、甘肃等资源丰富的地区发展,以一体化规划产能为主。

三、工业硅市场新变化

当前,多晶硅产业受光伏装机需求带动,需求旺盛,而有机硅和铝合金需求相对低迷。这导致多晶硅行业利润高企,新产能投产增加,对工业硅需求进一步上升,预计多晶硅需求份额将持续上升,挤占部分有机硅份额。

Si5530与Si4210价差在今年二季度以来明显收窄,主要原因是多晶硅需求旺盛、利润高企,对原料价格敏感度较低,而有机硅需求疲软,处于盈亏平衡边缘,原料价格相应较弱。

从上游生产来看,部分工业硅生产企业增加多晶硅使用牌号的生产比例。从下游需求来看,多晶硅企业改进生产工艺,提高技术水平,对原料的微量元素有要求;有机硅企业依然主要使用Si4210,对微量元素有特定要求。

从生产工艺角度,未来工业硅生产将以全煤工艺为主,向自动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新增产能以上下游一体化为主,受限于环境承载能力和能耗指标。同时,落后产能将逐步淘汰,有利于提高行业整体能效水平。

四、工业硅期货上市的影响

工业硅期货的上市对产业企业和行业均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产业企业来说,期货提供了管理价格波动风险的套期保值工具,有助于减小价格波动的不利影响、有效控制企业生产经营风险、拓宽采购或销售渠道、管理产品或原料库存等。

对于工业硅行业来说,期货上市有利于行业产品的标准化发展,促进生产技术向自动化标准化方向发展;规范行业价格体系,形成透明化、公允化、市场化的价格;增加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话语权及国际定价权。

工业硅期货与期权的同步上市,将有利于服务“硅能源”产业,助力“双碳”等国家战略目标实现。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图片及链接信息已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