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期货价格走低,市场供需及进口因素成焦点
AI导读:
近期花生期货价格大幅下跌,资深粮油行业人士分析指出,主要受到花生压榨亏损、消费需求低迷、国内外花生油和花生粕价格下跌以及非洲花生增产等多重因素影响。未来市场需关注需求、进口和种植情况。
11月中旬以来,尽管春节备货旺季临近,花生期货市场却迎来了意外的调整,近月和远月合约期价均大幅下跌,其中远月2304合约期价更是下滑近1200元/吨。在国产花生减产、进口量同比下降、新季花生种植面积预期难以大幅增加、需求趋增概率加大的背景下,花生期现货价格本应保持稳定,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花生市场究竟发生了什么?未来市场又将走向何方?我们邀请了国内资深粮油行业人士张先生进行解读。
花生期货一个月跌逾10%,市场疑虑重重
张先生指出,近期花生期货价格走低的原因主要有四点:一是花生压榨行业出现亏损,油厂收购积极性受挫,大企业纷纷下调花生收购价格,导致市场情绪悲观;二是花生及其产品消费需求持续低迷;三是国内花生油和花生粕价格大幅下跌,进口花生油价格也同步走低;四是非洲花生增产,市场预期后期进口价格下跌,进一步加剧了看跌情绪。
张先生还表示,我国花生市场价格的波动主要受供需关系和花生油粕价格的影响。花生一半用于食用,一半用于榨油,因此投资者需要重点关注花生供应量(包括国内产量与进口量)和花生消费量(食用消费与榨油消费)。同时,花生油价格的变化会直接影响花生价格,其他食用植物油价格的变化也会通过花生油价格传导至花生市场。
供应偏紧,花生产量六连增后首降
据张先生介绍,今年我国花生产量在连续六年增加后出现下降,进口量也大幅下降,导致国内花生市场供应偏紧。花生种植面积和产量预期下降导致价格大幅上涨,而进口减少则进一步加剧了供应紧张的局面。尽管市场对减产幅度的预测存在差异,但普遍认可的减产预测区间在15%—30%。同时,今年花生进口降幅也比较大,叠加花生油和花生粕价格轮番上涨,今年二季度后花生价格大幅走高。近日,花生现货价格稳中有升,期货价格大幅走低,但供应偏紧的状况未变。
进口市场变数多,非洲增产或影响后市
张先生提到,近年来我国花生进口量呈现振荡增加趋势,但去年10月至今年9月我国花生进口量大幅下降。目前,我国进口花生主要来自非洲、印度和美国。由于国际市场花生价格上涨,我国花生进口成本提高。同时,近期苏丹国内政局不稳,花生出口和船期可能受到较大影响。此外,今年美国花生产量减少,进口美国花生数量可能会下降。非洲地区花生增产,进口量有望出现增加。整体来看,全球花生产量增长缓慢,出口量小,出口国分散。我国作为花生产量和进口量均为世界第一的国家,进口对国内市场的影响日益增强。
消费端受疫情冲击,花生粕价格大跌
今年我国花生出口整体稳定,但食用消费出现下降。由于疫情多点散发,全国疫情防控力度加大,餐饮、旅游等市场消费下降明显,花生食用消费也受到影响。同时,油厂开机率走低,远期订单量较少,但库存普遍处于低位。花生油报价也持续下调,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并未带来下游需求的陆续好转。此外,豆油工厂开机率大幅回升,豆粕供给明显增加,导致油厂豆粕累库加速,现货承压运行,价格下跌态势明显。这进一步加剧了花生市场的看跌情绪。
未来市场展望:关注需求、进口和种植
张先生认为,未来花生市场需要关注三个方面:一是需求方面,关注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后花生食用需求的变化以及“双节”前花生采购备货情况;二是进口方面,关注塞内加尔加征税率、苏丹国内政局变化等对进口船期和到港情况的影响;三是种植方面,关注明年花生种植情况。今年花生价格回归高位对明年种植面积的修复存在积极作用,但竞争优势并不明显。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