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3年首个交易日,国内商品期货市场涨跌互现,苹果期货领涨,生猪期货领跌;资金流向显示工业品减仓为主;业内看好“内需型”商品;展望后市,宏观经济将呈现“内稳外忧”特征。

2023年首个交易日,国内商品期货市场呈现分化走势,农产品与能源化工品表现抢眼。截至收盘,苹果期货领涨,涨幅超过6%,橡胶期货亦上涨超过3%,原油、甲醇、纯碱、LPG等品种均涨幅超过2%。然而,生猪期货领跌,跌幅逾3%,焦煤、焦炭、沪铝等品种跌幅亦超过2%。

在资金流向方面,文华财经数据显示,工业品期货普遍以减仓为主,其中铁矿石期货遭遇近15亿元资金抛售,有色板块整体流出资金亦超过15亿元。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受欧美央行加息影响,2023年一季度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或加剧。但随着国内经济在二、三季度有望加快复苏,全球需求回暖,大宗商品尤其是“内需型”商品有望逐步走强。苹果期货昨日“异军突起”,主力合约站上8300元/吨关口,创两个多月新高,主要受到春节备货旺季来临及现货走货高峰期的影响。

国内外油价亦维持强势。原油主力合约昨日收涨2.58%,近三周累计涨幅超过12%。“欧佩克+”维持减产政策不变,欧美对俄罗斯海运石油出口设置价格上限,预计2023年上半年油价或将在70美元/桶至90美元/桶之间波动。同时,亚太地区需求复苏,市场信心恢复。

有色金属期货昨日有所下跌,沪铜、沪锌、沪铝等品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跌幅。其中,沪铝跌幅超过2%,主要是受到假期及年末需求清淡等因素影响,国内铝锭库存出现明显累库迹象。而锡作为有色板块中表现较强的品种,主要是投资者对电子消费回升的预期。

黑色系商品表现稍逊。目前钢材市场仍处于需求淡季,下游厂商陆续放假,高价钢材主要由成本推升,冬储需求不足,钢厂库存累积。但市场对宏观经济的乐观预期暂时难以被证伪,预计市场将继续在“强预期,弱现实”中运行。

展望未来,光大期货宏观研究团队认为,宏观经济将呈现“内稳外忧”特征。预计2023年海外经济更接近于“滞胀”,而国内经济有望迎来改善,消费、基建将成为推动经济的主要力量,通胀压力可控。海外方面,通胀高企及美联储加息仍是重要风险点。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