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生猪期货上市两周年,运行平稳,成交持仓规模扩大,风险管理功能有效发挥,形成“保险+期货”支农支小模式,助力生猪产业稳定发展。

自2021年1月8日上市以来,生猪期货已平稳运行两周年。作为我国首个活体交割的期货品种,生猪期货整体运行态势稳健,成交持仓规模不断扩大,期货价格合理反映生猪产能对未来价格的影响,为市场提供了重要的价格信号。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生猪产业企业参与期货交易的积极性日益增强,风险管理功能得到有效发挥。同时,各方力量对中小养殖户的生产经营提供了显著助力,形成了以“保险+期货”为主要模式的支农支小新格局。

在生猪期货的运行过程中,上市公司和龙头企业表现尤为突出。他们积极运用期货工具锁定养殖收益,科学合理安排生产经营。据统计,2022年全年生猪期货总成交量达827.93万手,日均持仓量9.64万手,交割667手,交割库数量已增至41家,覆盖全国11个省(自治区)。

长江期货饲料养殖产业服务中心总经理韦蕾表示,生猪期货上市两年以来,期现价格趋势基本一致,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逐步显现。近月合约期现价格相关性高达0.98,各合约最后交易日基差均值为252元/吨,到期期现价差率均值为3.87%,这些数据充分展示了期现市场的紧密联动。

截至目前,已有3000余家产业客户参与生猪期货交易,中粮家佳康、牧原股份、唐人神、大北农、德康农牧等产业链上市企业和龙头企业更是积极利用期货市场锁定养殖收益,实现稳健发展。

为了更好促进生猪期货功能发挥,大商所自上市以来持续增设生猪期货交割库,扩大交割服务范围,并结合现货市场变化适时发布和调整地区升贴水,促进期现价格回归。此外,大商所还推出生猪协议交收业务,提升产业企业参与期货交割的灵活度。

在实体企业通过套期保值进行风险管理的同时,期货公司也联合银行、保险等多方力量积极推动“保险+期货”模式的发展。中粮期货、方正中期期货等国内知名期货公司纷纷构建全方位、全流程和全覆盖的服务体系,为产业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风险管理服务。

据统计,自2015年大商所在国内首倡“保险+期货”模式以来,该模式已得到广大养殖户的好评。在生猪期货方面,2021年共开展“保险+期货”项目125个,涉及现货量25.3万吨(222.87万头),累计实现赔付1.74亿元,惠及农户8874户。2022年,又投入1.23亿元开展19个生猪专项项目,涉及现货量37万吨(369万头),预计赔付1.76亿元,进一步助力稳定生猪生产经营。

中粮期货“保险+期货”项目负责人表示,“保险+期货”已成为服务“三农”的重要抓手。生猪期货的上市和期货公司的积极参与,为普通农户、合作社和中小型企业运用“保险+期货”模式规避生产经营风险提供了有效助力。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