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期货期权上市在即,助力新能源产业稳定发展
AI导读:
中国证监会批准广州期货交易所注册多晶硅期货和期权,将于2024年12月26日上市交易。多晶硅作为新能源产业基石,期货期权上市将为企业提供风险管理工具,稳定价格风险,推动新能源金属期货板块发展。
多晶硅,作为新能源产业和信息产业的基石,是制造太阳能电池片、集成电路硅衬底等产品的关键原料。近日,中国证监会批准广州期货交易所(广期所)注册多晶硅期货和期权。据悉,多晶硅期货将于2024年12月26日正式上市交易,期权则于次日推出。这标志着广期所在工业硅、碳酸锂之后,迎来了第三个新能源金属品种,进一步丰富了我国新能源金属期货板块。
多晶硅产业蓬勃发展
多晶硅,又称高纯多晶硅料或硅料,是一种以纯度高达99%左右的工业硅为原料,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提纯至硅纯度99.9999%以上的高纯硅材料。其上游原料为工业硅,下游主要用于生产硅片,最终应用于光伏与半导体芯片领域。
在光伏领域,多晶硅是太阳能光伏材料的核心原料,晶硅电池占据太阳能电池市场的主导地位。据国际能源署统计,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中,光伏装机占比高达75%。未来至2030年,全球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预计将超过5500GW,光伏将成为主要增长动力。多晶硅作为光伏产业链的核心原材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半导体领域,多晶硅产业链涵盖上游硅料(多晶硅、单晶硅)、中游硅片(抛光片、外延片)、下游分立器件、集成电路等制造产业以及终端应用产业。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多晶硅生产、消费和进口国,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据数据显示,全球多晶硅产量从2014年的30万吨增长至2023年的159.7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0.42%。其中,中国产量占比达92.08%。2023年,全球多晶硅产能为225.6万吨,中国占比93%,海外扩产较少。
中国多晶硅产业的崛起主要得益于光伏装机需求的激增和生产成本优势。光伏装机需求的增长推动了多晶硅产能扩张,形成了上下游一体化的生产模式。
期货助力稳定价格风险
多晶硅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价格波动较大,对产业稳定发展构成挑战。近年来,多晶硅价格经历了大幅波动,从2018年的高点持续下滑至2020年的低点,随后在光伏发电成本下降和“双碳”政策支持下,价格再度飙升。
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多晶硅价格年度振幅分别高达226.63%、63.49%和280.17%。价格波动对产业链各环节的成本和利润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上市多晶硅期货成为企业迫切的需求。
上市多晶硅期货可以为企业提供风险管理工具,帮助产业链各环节提前锁定生产成本与利润,稳定生产经营。同时,期货市场将提供合理的远期价格信号,有助于避免产能过剩,推动产业链平衡发展。
此外,上市多晶硅期货还将形成反映我国产业体量的多晶硅国际贸易“中国”价格,逐步增强我国在多晶硅国际贸易定价方面的影响力。
上海东亚期货首席经济学家景川认为,广期所工业硅品种的平稳运行,为多晶硅品种的上市奠定了坚实基础,将进一步完善期货服务晶硅产业链的品种布局。
西部多晶硅产业迎机遇
中国西部地区在多晶硅产量方面具有显著优势。2023年,新疆、四川、内蒙古和青海四地产量占比合计高达约83%。上市多晶硅期货将有效推动产融结合,助力西部光伏产业集群地区做大做强。
多晶硅期货和期权的上市,将引导和助力更多金融要素加入多晶硅及相关产业环节,提升产业企业的资金实力,保障产业稳健发展。同时,期货市场将为西部地区光伏企业提供更灵活的融资与贸易方式,增强产业发展韧性和高质量发展质效。
广期所多晶硅期货交割基准品为N型多晶硅,交易单位为3吨/手,最小变动价位为5元/吨,交割单位为30吨/手,仓单有效期为6个月,交易代码为PS。交割区域涵盖了内蒙古、四川、云南等8个主要产销区域,确保了交割资源的稳定和安全。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