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副主席陈华平在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发表讲话
AI导读:
证监会副主席陈华平在2024年第19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上强调完善期货监管制度,期货公司需聚焦专长,推进期货市场品种发展扩面提质增效,并稳步推进对外开放。
财联社12月7日讯今日,2024年第19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隆重召开,证监会副主席陈华平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
财联社记者梳理了会议中的几大核心看点:我国期货市场目前已有143个期货期权品种上市,市场运行稳健且不断进步,产业和机构客户已成为影响期货市场运行质量的关键因素。
陈华平强调,需进一步完善期货监管制度,确保期货市场各类经营主体的所有金融活动均受到监管。他鼓励期货公司明确自身在金融系统中的定位,专注于期货和衍生品业务,避免涉足不擅长或无法胜任的领域。
在资产管理业务方面,陈华平指出,期货公司应打造特色,为投资者提供专业的期货和衍生品市场服务,避免简单模仿其他金融机构或成为交易通道。
针对风险管理业务,他提醒期货公司不能盲目追求规模或盈利,更不能寻求监管套利,而应专注于为客户管理风险。
陈华平还提到,交易所无论是开发新品种还是优化老品种,都应具备战略和全局思维,不能仅局限于商业和技术可行性。
期货市场平稳运行与高质量发展五方面
陈华平介绍,我国期货市场品种体系日益完善,已上市的143个期货期权品种广泛覆盖农产品、金属、能源、化工、建材、航运、金融等国民经济主要领域。成熟商品期货的期权覆盖率超过80%,多元联动的产品生态正在加速形成。
从市场运行情况来看,今年1至11月,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金额达到561.99万亿元,同比增长7.98%。截至11月底,全市场有效客户数为248.98万户,资金总量为1.73万亿元,较年初分别增长12.86%和14.97%。结构方面,法人客户持仓占比达64.93%,特殊法人日均权益占比达50%。
此外,期货品种价格影响力显著增强,服务实体经济成效明显。大部分期货品种价格已成为境内贸易定价基准,原油、橡胶、PTA、铁矿石等开放品种在亚太地区具有价格影响力。
陈华平还提到,我国期货市场已构建了一套既符合一般规律又具有中国特色的风险防控体系,已连续二十多年保持平稳运行。
全面强化五大监管
展望未来,陈华平表示,当前的重点任务是实现未来五年的第一阶段目标,将全面开展工作,防风险、强监管,促进期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他强调,要夯实监管制度,完善期货监管体系,将各类金融活动纳入监管范围。
同时,陈华平还提出要进一步强化期货市场风险防控,巩固和优化风险预警体系,严防价格异常波动、交割违约、重大信息安全事故等风险。
期货公司应避免低水平竞争
陈华平指出,我国期货公司近年来发展稳健,但仍存在综合实力不强、服务水平不高、同质化经营等问题。他鼓励期货公司找准功能定位,聚焦专长开展业务,避免低水平竞争。
在资产管理业务方面,陈华平强调,期货公司应提供特色服务,为投资者提供专业服务,不能简单模仿其他金融机构或成为交易通道。在风险管理业务方面,他提醒期货公司不能盲目追求规模或盈利,而应专注于为客户管理风险。
陈华平还提到,期货公司应秉持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了解客户需求,加强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改进产品和服务。同时,树立差异化经营理念,根据专业特长、风控能力、市场优势确定发展方向。
在科技金融方面,陈华平鼓励期货经营机构针对科技型企业的特定需求,量身定制场外衍生产品,提供个性化风险管理服务。在数字金融方面,他提到,期货市场各类经营主体应加快数字化转型,提高服务质效。
品种布局需具备战略全局思维
陈华平指出,期货交易所应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持续推动期货市场品种发展扩面、提质、增效。他强调,扩面要聚焦重点领域,提质要深入市场一线,增效要完善交易制度。
陈华平提到,交易所无论是开发新品种还是优化老品种,都要有战略和全局思维,不能仅考虑商业和技术上的可行性。他强调,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优先支持对国民经济带动力强、影响力大、在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地位重要的行业发展。
在绿色金融方面,陈华平表示,期货市场应进一步丰富绿色期货品种,完善交割制度,引领实体企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同时,适时推出碳排放权期货,助力完善全国碳市场。
分类施策优化市场参与者结构
陈华平提到,要分类施策优化市场参与者结构,进一步加强产业客户培育、机构客户引导以及中小交易者保护。
在产业客户培育方面,他提到要深入研究其现实需求,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交易便利性。在机构客户引导方面,他提到要进一步提高各类机构在期货市场的规范运作水平。在中小交易者保护方面,他强调要把教育培训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稳步推进对外开放
陈华平还提到,将持续增加开放品种,稳步推进符合条件的期货期权品种纳入特定品种,直接引入境外交易者参与。同时,继续拓展跨境合作,支持境内外交易所开展结算价授权、跨境商品ETF等业务。
在监管方面,陈华平表示将积极推进监管交流,研究借鉴境外成熟市场的先进经验,构建与开放环境相适应的中国特色期货监管制度。
(文章来源:财联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