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新“531”政策使光伏行业再次面临市场化改革挑战,多晶硅价格跌至历史低位,行业陷入低价竞争。然而,展会热度不减,高效组件和光储一体化方案成主打。业内呼吁避免过度竞争,寻求差异化发展路径。

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再次将光伏行业置于新能源市场化改革的风口之下。该政策以今年5月31日为时间节点,业内称之为新“531”政策。

作为新“531”后的首届SNEC PV&ES国际太阳能光伏(上海)大会暨展览会(下称“SNEC展会”),参展面积18年增长25倍,然而,全产业链却陷入低价竞争的困境:多晶价格跌至3.45万元/吨的历史低位,多家上市企业财报已连续5个季度亏损。新“531”政策后,光伏制造端企业或将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创造”。

财联社记者与多家参展企业获悉,今年展品仍以高效组件和光储一体化应用场景方案为主。有业内人士指出,上一次“531”政策使中国光伏行业实现从补贴依赖向平价上网转型,行业真正走向成熟。他认为,今年新政策后,光伏企业将更加注重价值创造,融入用户侧电力消费生态。

展会热度与行业寒冬成对比

本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38万平方米的空间将展示光伏组件、储能设备等,迎接全球90多个国家50万人次专业观众。SNEC展会有“光伏春晚”之称,涵盖光储全产业链各个环节。

根据主办方消息,18年来,“SNEC PV&ES光伏展览会”规模从2007年第一届的1.5万平方米,发展至2025年38万平方米,国际展商占比近30%。

行业规模昭示本届展会盛况可期,但价格焦虑依旧弥漫。去年至今,光伏产业链价格虽因自律减产、政策窗口期抢装等因素短暂上涨,但不久后再次回落。以多晶硅为例,6月初,n型复投料成交均价为3.75万元/吨,n型颗粒硅成交均价为3.45万元/吨。

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曾坦言,光伏行业遭遇“史上最强内卷”,产业步入冰河期。全行业利润率较扩张高峰期下降约70%。他认为,在供给侧同质化竞争、资本盲从等因素叠加下,产业陷入“局部最优”陷阱。

时隔一年,如何“活下去”依然是光伏企业的严峻挑战。多家光伏企业已连续超过5个季度亏损,且产能规模越大,亏损金额越高。

6月6日,晶科能源董事长李仙德表示,过去的180天,行业中的每个人都在问怎么“活下去”,而过去的8天,应思考怎么“活起来”。

高效组件依然是主打产品

今年SNEC期间,技术路线仍是组件企业的“主战场”。TOPCon技术代表企业晶科能源将发布TOPCon技术及TigerNeo3.0商业方案白皮书。隆基绿能分布式事业群总裁蒋东宇认为,光伏组件效率的提升是降低度电成本的最重要原因。

他进一步表示,当前光伏覆盖率还很低,需要更优的技术及解决方案来满足客户需求。分布式电站由户用扩展到工商业厂房、阳光房等多元投资模式,自投自建将成为未来分布式行业的新主流。

业内呼吁:过度竞争不会带来市场增量

谈及两年SNEC之间的变化,一位参展商表示,主要是心态的调整。低于成本的价格战并不能加快产能出清。生存压力下,行业共识正凝聚于“竞合”之道。

隆基绿能分布式业务中国区总裁牛燕燕提到,过度竞争难以带来实质增量,预计将转向更可持续的经营策略。设备制造商及EPC企业的竞争格局正逐步回归理性。

她认为,“531”政策后,光伏市场重心将进一步向高用电负荷区域集中,行业参与者向此类区域转移布局的趋势将加剧竞争。同时,对于高耗能行业而言,建设配套新能源电站仍是其重要路径之一。

面对复杂的市场竞争,光伏企业开始谋求差异化竞争,不仅在场景方面加速向新兴场景渗透,在产品方面也寻求破除内卷办法。

天合光能战略产品与市场负责人张映斌表示,光储一体化解决方案已成为行业焦点,解决方案业务收入已超公司整体收入30%。他认为,向解决方案转型是在行业内卷式竞争中的高维度破局之路。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