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由于全球最大棕榈油生产国印度尼西亚近期打击非法出口,导致欧洲对棕榈油的需求萎缩,交易商正为供应过剩做准备。同时,欧盟推动禁止企业使用来自砍伐过的林地生产的棕榈油,进一步抑制了需求。未来棕榈油市场的再平衡取决于主产国的政策协同效应。

据英国《金融时报》2月25日报道,由于全球最大棕榈油生产国印度尼西亚近期打击非法出口,导致欧洲能源和运输供应商对棕榈油的需求萎缩,交易商正为印尼棕榈油供应过剩做准备。

审查趋严格

棕榈油广泛应用于巧克力棒、洗发水和生物燃料等领域,但因生产需大量砍伐雨林种植棕榈树,正受到各国政府日益严格的审查。印尼限制废弃食用油和棕榈油废品出口后,马来西亚衍生品交易所交易的棕榈油价格大幅下跌,引发供应过剩担忧。

马来西亚棕榈油生产商森那美种植首席运营官表示,这项禁令对棕榈油价格产生了影响。同时,欧盟推动禁止企业使用来自砍伐过的林地生产的棕榈油,主要针对大量消耗生物燃料的企业,这进一步抑制了需求。

生产商承压

印尼贸易部估计,2019至2023年间,棕榈油残渣和废食用油出口量增长21%,而原棕榈油出口量下降五分之一。印尼计划利用过剩的棕榈油产能提振国内市场,要求生物燃料中棕榈油掺混比例提高。荷兰合作银行分析师预计,该政策将帮助棕榈油价格企稳回升,加之产量受限,价格将获进一步支撑。

然而,美国原计划推出的税收激励政策推迟,并可能将废弃食用油排除在激励计划范围之外,这可能加剧棕榈油过剩并压低价格。同时,欧盟计划进一步收紧棕榈油采购标准,要求企业证明其进口的棕榈油并非产自砍伐过的林地,这将增加生产商的成本。

棕榈油生产商在环保压力、市场准入与成本控制等问题间寻求平衡的难度日益加大,全球棕榈油市场正面临供需重构的复杂局面。未来棕榈油市场的再平衡取决于主产国的政策协同效应,也考验着国际社会在能源转型与生态保护间构建共识的能力。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