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上周末,沿海贸易商豆粕现货价格上涨约150元/吨,涨幅低于历史同期。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对美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卓创资讯数据显示,沿海市场价格普遍上涨。基本面看,大豆进口转向巴西,供应不紧缺。金融市场开盘后,套保资金入场将成为新变量。豆粕市场乐观情绪或需降温。

宏观因素影响下,上周末,沿海贸易商豆粕现货价格上调约150元/吨,涨幅略低于2018年关税消息发布后的周末。面对4月下旬大豆陆续到港的情况,面对由市场情绪和预期推动的价格上涨,锁定利润或许是更为稳妥的基本面策略。

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4日发布公告,自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起,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4月5日,在内外盘休市的背景下,豆粕现货价格波动引发市场关注。卓创资讯数据显示,沿海市场价格较节前上涨150元/吨,东北、华北、山东、华东及广东等地价格均有所上涨。周日多数贸易商暂停报价,等待周一开盘指引。

现货价格反应方向与市场预期一致,但反应幅度略低。从基本面看,大豆进口结构已转向巴西,且当前为巴西大豆出口旺季,短期内供应并不紧缺。内外盘再度分化的“关税逻辑”使得国内压榨企业利润空间扩大,面对4-5月月均1000万吨以上的大豆到港量,压榨开工同步增加,可能还涉及内外盘套利操作。

但值得注意的是,150元/吨的涨幅是中国市场在没有金融影响下给出的基本面定价,既反映了现实端开机率低和情绪看涨,也反映了预期端大量原料到港及利润锁定的需求。金融市场开盘后,套保资金的入场将成为价格的新变量,远期量价变化将成为预判豆粕现货价格走势的先行指标。

对于豆粕市场而言,宏观因素影响下难以独善其身。中国压榨产业需观察转基因种植政策变化,寻找稳定可靠的国际合作伙伴。在当前,保障企业利润的前提下,追随变化而非制造变化更为务实。

综上所述,宏观因素影响下的微观市场变化,各方解读各异。对于豆粕市场,成本量价抬升预期明确,但基本面助力并非绝对,因此,面对确定的原料增量,市场乐观情绪或需适度降温。

(作者:王文深,卓创资讯分析师)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