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猪价回升至14元/公斤上方,生猪养殖行业重回微利状态。上市猪企5月销售简报显示,出栏量同比增长30%,但猪价持续低迷。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高于正常保有量,供给侧变化成为决定猪价后市走势的核心。降低养殖成本成为上市猪企工作重点,未来成本竞争力将决定企业盈利。

猪价回到14元/公斤上方,生猪养殖行业重回微利状态。中国养猪网数据显示,6月17日,全国生猪(外三元)价格报于14.24元/公斤,同比下跌24.13%,环比下跌2.8%,但仍较月初有所反弹。这一变化标志着生猪市场在经历了长时间的低迷后,开始呈现微弱的复苏迹象。

目前,上市猪企5月销售简报已全部出炉。在二季度消费淡季的背景下,上市猪企出栏量同比增长30%,供应充裕与消费不足导致猪价持续低迷。当前猪价仅能支撑成本管控能力优秀的猪企盈利,部分猪企仍处于盈亏平衡线上挣扎。生猪产能进一步去化的预期升温,供给侧变化成为决定猪价后市走势的核心。

能繁母猪存栏是生猪供应的“总开关”,国家统计局与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截至4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038万头,环比持平、同比增长1.3%,持续高于正常保有量。若调减能繁母猪存量,10个月后生猪出栏量将相应减少,这将直接影响未来猪价的走势。

5月上市猪企出栏量同比增30%。6月初,生猪价格创下年内低点,一度跌破全行业盈亏平衡线。然而,在短暂的挣扎后,猪价小幅回暖。截至6月17日,生猪价格虽同比下跌24.13%,环比下跌2.8%,但已回升至14.24元/公斤。

二季度是猪肉消费淡季,叠加节假日效应缺失,需求季节性回落,而供应却在增加。这导致产能充裕与养殖效率提升持续对猪价形成压力。在此背景下,上市猪企普遍采取“以量补价”策略,即通过增加销量来平衡价格下跌对销售收入的影响。

牧原股份与温氏股份作为龙头猪企,5月销量增长不俗。牧原股份5月销售商品猪、仔猪、种猪合计777万头,同比增长9%,销售收入达122.58亿元。温氏股份5月销量达315.54万头,同比增长32.64%,实现销售收入53.23亿元。而新希望5月出栏量有所下滑,销售收入同比下滑6.01%。

养殖规模较小的上市猪企近年来出栏量增速更快。正邦科技、东瑞股份的同比增速分别达158%、122%,港股龙头中粮家佳康同比增长103%。这些企业由于出栏量基数低,伴随养殖效率提升,增速显著。

供给侧变化决定猪价后市表现。近期有报道称,有关部门提出了具体的生猪生产调控目标,即调减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约100万头至3950万头。尽管该消息尚未得到证实,但国内生猪产能相对过剩的现状已不容忽视。

在产能去化进展较慢、猪价上涨空间不大的背景下,降低养殖成本成为上市猪企的工作重点。牧原股份和温氏股份的养殖成本均逐月下降,显示出成本管理能力对猪企业绩的重要性。未来,成本最有竞争力的猪企将获得超额收益。

国金证券认为,要重视生猪供给侧变化对产业景气度的影响。短期来看,整体行业预期盈利较差,若后续出现去产能行为,将利好头部企业利润改善和市占率提升。中长期来看,生猪养殖行业仍有较为优秀的中枢利润,头部企业有充足的超额利润释放空间。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关键词:生猪价格、上市猪企、能繁母猪存栏、养殖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