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国家猪肉收储政策及时出台,进行1万吨中央储备冻猪肉收储竞价交易,提振生猪市场情绪。生猪期货主力合约持续反弹,但供需失衡导致价格仍处弱势。未来市场关注焦点是养殖企业的降重和出栏节奏,以及收储政策能否延续。

当下,养殖端生猪出栏热情高涨,市场供应过剩,而需求端则相对乏力。面对此局面,国家猪肉收储政策及时出台。6月9日,华储网发布通知,将于6月11日进行1万吨中央储备冻猪肉收储竞价交易。

此消息发布后,生猪市场情绪得到明显提振。生猪期货主力合约2509自6月9日以来持续反弹,结束了此前的阴跌走势。

国家猪肉收储政策作为生猪产业保供稳价体系中的关键政策工具,其“调节阀”作用备受市场关注。今年以来,虽然国家已进行了5次轮换收储,但轮入和轮出生猪数量基本持平,未引起市场大幅波动。本次收储被视为今年首次真正意义上的收储行动。

国家启动猪肉临时储备收储的背后,是生猪价格持续下跌,养殖盈利水平不断缩水。据国家发展改革委预警机制,当猪粮比连续3周处于5:1至6:1时,将视情况启动临时储备收储。6月第1周全国猪粮比为5.51,环比上涨0.36%。

湖南一家生猪养殖合作社负责人表示,国家果断开启本轮猪肉收储工作,旨在稳定市场预期,增强市场信心,为产业健康发展注入动力。

国投期货农产品组长杨蕊霞也认为,本轮猪肉收储意在稳定猪价,提振信心,避免未来猪价继续低迷。

数据显示,截至6月10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为14.01元/公斤,较“五一”节后有所下滑。分析师尉秀指出,生猪市场供需失衡导致价格处于弱势,未来市场关注焦点将是养殖企业的降重和出栏节奏,以及收储政策能否延续。

在高温天气下,6月仍为季节性消费淡季,对猪价造成一定拖累。当前市场主要矛盾集中在供应端,养殖企业面临较大压力。

随着生猪养殖业集中度提升,大型猪企盈利承压,中小养殖户生存空间受到挤压。然而,生猪期货及衍生工具为生猪养殖户提供了抵御风险的多元路径,“保险+期货”项目也为中小养殖户提供了有效保障。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