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原木市场长期存在检尺标准不统一、检验行业操作不规范问题。随着2024年11月原木期货在大商所上市,年加工产值超过2万亿元的产业开始加速迈向标准一致化。期货市场通过科学制定交割标准,推动行业标准化水平提升,为完善大宗商品标准体系提供创新实践样本。

  “过去,南北木材商常因检尺标准不同产生纠纷,现在有了期货交割标准,让大家有了共同认可的‘度量衡’。”北新国际木业总经理王卫仁指着仓库里整齐码放的原木告诉记者。期货市场正在通过标准化解决长期存在的原木市场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原木市场存在检尺标准不统一、检验行业操作不规范的问题。大连商品交易所研发团队在调研中发现,这些问题主要源于南北方原木体积测量标准不统一和行业缺乏智能检验标准。2024年11月,随着原木期货在大商所上市,这个年加工产值超过2万亿元的产业开始加速迈向标准一致化。

  大商所参考相关国家标准,制定了原木期货的交割标准,并通过采用国标检尺,促进南北方检尺标准统一,打破区域贸易壁垒。同时,还与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合作,制定了智能检验标准。2024年7月,发布了《原木直径、材长智能检量技术》团体标准,不仅消除了人工检尺误差,检验效率更是提升了超5倍。

  “智能检验标准不仅解决了现货市场测量标准混乱的难题,更以技术赋能产业,推动全行业标准化水平提升。”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会长李佳峰表示。

  原木期货上市后,产业出现了积极变化。西南地区部分企业和林农开始参考交割标准进行分级和报价,逐步规范采伐、销售环节,提升国产林农林场收入。江苏苏州港检验检测有限公司市场业务部经理杨前程表示,原木期货通过“优质优价”的引导效应,推动林木产业向标准化、规范化发展。该公司近期完成了全国首笔采用“机器+人工”检尺的原木期转现交易的检验业务。

  一根原木的量材革新,是期货市场助力商品标准体系提档升级的缩影。标准是经济活动的技术支撑,也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环节。期货市场通过科学制定期货交割标准等举措,在多个产业领域推动相关商品标准升级,为完善我国大宗商品标准体系提供了创新实践样本。

  期货标准持续赋能现货标准体系动态优化完善。以焦炭期货为例,自2011年在大商所上市以来,见证了行业从粗放扩张转向绿色智能的升级过程。近年来,干熄焦成为主流焦炭品种,也是焦炭期货交割质量标准调整的锚定方向。然而,现货市场缺乏统一、客观的区分方法,给期货交割带来了难题。为此,大商所与多方合作,形成了一套客观且具备可操作性的焦炭平衡水分检测方法。

  2024年12月,《干熄焦与湿熄焦的判定——平衡水分法》团体标准发布,并于2025年4月1日实施。同时,焦炭期货交割质量标准修改也同步落地,将于2604合约开始实施。

  “有效识别干熄焦,解决了行业区分难题,明确了检测标准,对于畅通产品流通、提高产业标准化水平具有积极作用。”煤科院煤质技术与标准化研究所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

  从原木到焦炭,再到更多大宗商品领域,大商所立足产业实际,与产业机构密切合作,科学制定期货品种交割质量标准、创新检验方法,以专业服务实体产业。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