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春节前后,东北地区玉米价格攀升,市场购销两旺。玉米期现价差显著扩大,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套利机会。政策扶持、市场需求预期向好等因素提振国内玉米市场。未来进口玉米及替代品供应情况将决定国内玉米市场供需格局。

  “今年春节前后,寻求合作收购玉米进行期现套利操作的客商络绎不绝,甚至有客商驱车千里来面谈。”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盈峰粮食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柴印峰告诉期货日报记者,当前,东北地区玉米价格不断攀升,市场购销两旺,景象难得一见。这不仅激发了农民种植新季玉米的热情,还有效解决了“地趴粮”销售难题。

  河南安水源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孔维川表示,春节刚过,他便与几位农产品市场人士共同踏上“闯关东”之旅,寻找合适的烘干塔或粮库合作收购玉米,开展期现套利。

玉米期现价差显著扩大

  “自2024年12月下旬以来,玉米期货主力合约价格最高涨幅超过150元/吨,而现货价格相对滞后,导致期现价差一度超过200元/吨,远超往年同期水平。这为市场参与者、机构及产业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套利机会。为获取可靠粮源、实现利润最大化,并规避后期现货价格上涨带来的收购成本增加及上游违约风险,大家纷纷‘闯关东’。孔维川在东北寻找合作伙伴期间,遇到了多批来自内地的玉米收购业务人员。”孔维川说。

  受政策扶持、市场需求预期向好、进口玉米及替代品数量大幅下滑、小麦与豆粕价格高企、下游补库意愿增强及宏观经济向好等多重因素提振,春节前后国内玉米市场看多情绪高涨,期货价格持续上涨。然而,由于春节放假,下游产业企业开工率下降,加之东北冬季气温较高,利于农民售粮,玉米现货市场供应充足,价格涨幅有限。因此,玉米期现价差持续扩大,为交易者提供了丰富的交易机会。

政策扶持,需求预期向好

  为防止“谷贱伤农”,近期,中储粮等大型粮食企业在东北地区不断扩大玉米收储规模,持续增加收储库点,稳定市场价格与预期,为农民提供了坚实的保障,缓解了玉米集中上市对价格的冲击。

  同时,相关机构对玉米收购工作进行了整体安排,进一步增强了市场稳定价格的信心,为玉米市场构建了坚实的“政策底”。

  此外,2025年及2026年我国小麦最低收购价格已确定,国产小麦大量替代玉米进入饲料原料市场的可能性降低,有利于玉米需求的增长。

  江西省九江市玉米贸易商王奕华认为,综合考虑东北地区玉米销售进度、北方港口库存量、南方地区下游产业周转库存量以及产销区市场价差等因素,玉米期现价差超出市场预期,但价差持续扩大的可能性较小。

  “目前,东北地区玉米销售进度快于去年同期,北方地区气温较高导致农民和小商贩加快了玉米销售。北方港口玉米库存量处于历史高位,部分库存玉米用于期货交割。产销区基本能实现顺价销售,市场需求预期较好。南方销区进口玉米及替代品供应下降提振了国产玉米需求。”王奕华表示,随着气温回升,东北、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夏播玉米产区的农民积极出售玉米,预计5月中旬前市场供应充足。未来进口玉米及替代品供应情况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国内玉米市场供需格局。

  孔维川强调,期现套利机构为收购玉米“闯关东”是好事,能促进大宗粮食现货与期货市场的深度融合,但参与前需做足功课,了解玉米期货交割质量标准、不同区域提货点升贴水制度及现货市场饲料养殖企业采购玉米的质量标准等,避免盲目交货或接货后出现质量问题。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