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我国是重要的食糖生产国和消费国,糖料种植在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当前,国内糖料种植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但对外依存度较高,种植总成本偏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仍需提升。多方正在采取行动,推动糖料增产增糖降本增效,构建以本国自给为主、国际食糖市场为有效补充的糖业格局。

  我国是重要的食糖生产国和消费国,糖料种植在我国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当前,国内糖料种植现状如何?食糖保障能力怎么样?产业潜在的问题如何解决?记者进行了深入调研。

  在广西来宾市兴宾区凤凰镇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黄安优质“双高”糖料蔗基地内,大型拖拉机、甘蔗种植机正并列同步作业,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播种机一个小时能种甘蔗3亩以上,一天能种20多亩,机械化种植效率比人工提高了10倍以上,展示了我国糖料种植技术的巨大进步。

  我国食糖主要包括甘蔗糖和甜菜糖,甘蔗糖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南方地区,甜菜糖则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等北方地区。近五年,甘蔗糖产量约占食糖总产量88%,甜菜糖约占12%。甜菜生产全程机械化占比已达95%以上,甘蔗良种推广和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这对填补我国食糖缺口、保障国家糖料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显示,近10年来,我国糖料年产量总体在1.12亿吨以上,种植面积保持在2000万亩左右,食糖产量位居全球前五位,年产量约1000万吨,占全球食糖年产量的比重约为5.6%。2024/25制糖期全国食糖累计产量达971.61万吨,同比增长22.25%,创下近十年最快增速。

  然而,在糖料自给程度提高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对外依存度仍然较高,易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我国食糖年消费量约1500万吨,而年产量仅约1000万吨,存在500万吨的缺口,对外依存度实际约39.2%,在全球仍处于较高水平。其次,与主要出口国相比,我国甘蔗、甜菜种植总成本偏高,影响国际竞争力。最后,产业核心竞争力仍需通过科研提升带动。

  面对这些问题,多方正在采取行动。近五年,广西和云南实行糖料蔗良种良法技术推广补贴,推动甘蔗良种普及和生产全程机械化;内蒙古针对甜菜种业“卡脖子”问题,开展联合攻关,选育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推进甜菜种业创新技术体系。此外,国家还实施了糖料蔗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降低种植风险、保障农民收益。

  未来,我国糖业需在开放与自主间寻找平衡,构建以本国自给为主、国际食糖市场为有效补充的糖业格局,保障食糖供给,减少国际市场波动对我国糖业的影响。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