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纯碱期货价格自3月初创阶段性新高后持续下行,主力合约跌幅达23.7%。虽然价格已跌至上市以来最低,但基本面显示供应过剩局面未改,价格难言底。原盐和煤炭价格持续下行,纯碱生产成本大幅下降,但产能过剩问题加剧,未来供应将进一步增加。出口虽有亮点,但玻璃需求不乐观,价格底部难以确定。

纯碱期货价格自3月初创阶段性新高后,转头震荡下行,主力2509合约从最高1640元/吨下跌至最低1251元/吨,跌幅达23.7%。尽管纯碱期货价格已跌至上市以来最低点,但基本面显示,纯碱供应过剩的局面并未有所改观,价格依然难以触及底部。

成本显著下滑

原盐价格大幅下滑,作为纯碱生产的关键原料,原盐约占生产成本的25%。自去年四季度以来,原盐价格持续走低,并在今年2月加速下行。截至5月23日,山东海盐市场价为210元/吨,较去年10月高点340元/吨下降了130元/吨,跌幅达38.2%。受此影响,纯碱生产成本大幅下降。

煤炭价格同样持续下行,在纯碱生产成本中占比较大,主要涉及能源消耗和原料供应(如合成氨制备)环节,成本占比超过30%。自去年以来,煤炭价格不断走低。5500大卡动力煤内蒙古坑口价格从去年10月最高670元/吨下降至5月23日最低410元/吨,跌幅达38.8%。煤炭价格维持低位,对纯碱生产企业极为有利。

纯碱成本随之下降,据钢联数据显示,截至5月23日,华北地区氨碱法生产成本为1285元/吨,较去年10月的1720元/吨下降了435元/吨,降幅达25.3%,生产毛利为65.4元/吨,实现扭亏为盈;华东地区联碱法生产成本为1610元/吨,扣除氯化铵后,生产毛利为268元/吨。碱厂扭亏为盈,未来减产意愿或将降低。

天然碱的成本也在下降,根据远兴能源2024年度报告,纯碱生产成本约为737.90元/吨,较2023年的生产成本806.95元/吨下降了69.05元/吨,降幅为8.6%。送至交割地算上运费及各种杂费,折盘面价格在1100~1150元/吨。

图为氨碱法和联碱法生产毛利。

结合氨碱法、联碱法和天然碱法的情况来看,尽管纯碱价格已大幅下跌,但成本端降幅更大,导致当前纯碱的生产毛利反而上升。

产能过剩问题加剧

新装置投产顺利,据市场资讯,连云港碱业110万吨联碱装置于5月18日成功产出纯碱产品;湖北双环30万吨装置在同一天宣布全项目工艺流程打通,为后续投料试车奠定坚实基础。同时,远兴能源2期280万吨天然碱预计8月点火,年底前全面达产;内蒙古通辽奈曼天然碱项目共1300万吨,建设周期为2025年3月至2027年2月。纯碱新装置投产顺利,未来将有更多低成本的天然碱投产,纯碱供应将进一步大幅增加。

出口虽有亮点,但玻璃需求不乐观。据钢联数据显示,2025年4月纯碱出口量为17.06万吨,1—4月共出口65.39万吨,较去年同期的30.84万吨增长了112%,创近几年同期新高。出口保持大幅增长,有效化解了国内过剩产能,使得纯碱在今年维持高开工、高产量的情况下,库存并未进一步积累。

然而,玻璃需求并不乐观:房地产需求疲软导致玻璃价格下跌,浮法玻璃日熔量维持在低位;年初光伏组件抢装潮使得光伏玻璃需求增加,光伏玻璃日熔量持续上行,但进入5月后,抢装潮结束,光伏玻璃价格明显下跌,预计未来光伏玻璃日熔量将面临下行。

价格底部何在

一般来说,供需决定价格,价格也会影响供需。纯碱目前虽然绝对价格较低,但成本下降导致利润并不差。价格下跌并未达到改变供需的程度,生产利润的存在还导致新增产能越来越多。对于供应过剩的品种来说,纯碱目前的估值并不算低,价格可能仍有下跌空间。

那么何处才是价格的底部呢?这还需从成本利润的角度去考虑。当一个行业进入过剩格局后,价格必须跌至生产企业持续亏损,从而倒逼落后产能退出,实现供需平衡。在纯碱的三种生产工艺中,氨碱法生产成本最高,同时产能占比仍然高达35.5%。考虑到过去几年纯碱生产利润较高、碱厂现金流仍然充足,至少需要氨碱法深度亏损、联碱法小幅亏损,才有可能使得碱厂产能退出。以联碱法为例,扣除氯化铵的利润贡献后,联碱成本已低于1200元/吨。因此,纯碱价格在跌破1200元/吨之前,可能难以触及底部,甚至需要靠近天然碱的成本1100~1150元/吨才能倒逼落后产能的退出。

风险关注:纯碱企业检修情况、新产能投放情况、出口情况、隐藏库存情况等。(作者单位:中辉期货)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

【SEO关键词植入】:纯碱期货、生产成本、供应过剩、价格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