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聚酯产业链实际需求疲软,瓶片市场成为拖累聚酯开工的主要因素。短纤市场同样面临高库存与低利润压力。PTA仍处于供应过剩周期,但产能结构优化进行时。下游进入传统旺季,供需或边际好转。

相较于年前对聚酯开工的乐观预期,2025年实际需求表现相对疲软,聚酯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均面临挑战。

瓶片压力凸显

长丝市场方面,尽管开工率已回升至高位(CR3集中度达66%),但下游织造环节复苏不及预期。叠加原料价格下跌与订单不足的影响,织造企业仅维持刚需采购。龙头企业凭借产业格局优化增强了议价权,让利空间有限,这直接导致了长丝产销持续低迷。短期去库节奏将取决于上下游之间的博弈,而供需格局的改善或许能为中期开工提供支撑。

短纤市场方面,需求端的情况与长丝类似,同样面临高成品库存与低加工利润的双重压力。然而,在供应端却呈现出一定的差异:近年来,短纤产能增速放缓,现有装置的开工率变得更加谨慎(1—2月产量同比仅增1.6%),这使得库存去化较为顺畅。不过,随着负荷回升至高位,后续开工的持续性仍需进一步观察。

瓶片市场是拖累聚酯开工的主要因素。自2023年以来,瓶片进入了新一轮的扩产周期(占聚酯下游比例提升至23.5%),叠加需求增速放缓的影响,年初加工费被压缩至400元/吨以下,企业被迫主动降负。随着主流供应商的减产措施落地,库存逐步去化,加工费有望在旺季阶段性修复。但值得注意的是,年内仍有新增产能投放,因此开工率将在库存与利润平衡中波动。

产能结构优化进行时

PTA仍处于供应过剩周期,但产能利用率下行有限。自2024年中以来,PTA进入库存累积通道,加工费重心持续下移。然而,在产能结构方面却呈现出优化的趋势。单套250万吨以上的产能占比已超过50%,落后产能加速出清。这导致边际成本下移且成本曲线变得平滑,多数装置对利润下滑的敏感度降低。

产业链协同也在不断增强。虽然头部企业集中度提升有限,但下游桐昆、新凤鸣等企业的市占率显著扩张,话语权得到增强。同时,主流供应商通过上下游配套拓展,平滑了生产效益的波动。这使得产业链综合利润成为开工决策的关键因素。

下游进入传统旺季

短期来看,下游聚酯进入传统旺季,叠加PTA检修集中,库存或持续去化。在当前低加工费的情况下,PTA进一步下跌的空间有限,阶段性修复可期。然而,高库存基数与供应牵制限制了反弹的高度。长期来看,年内PTA的过剩程度或与2024年持平。格局的改善将取决于需求实际增速及龙头企业的资本开支节奏。若需求复苏超预期或行业产能投放放缓,供需或边际好转。

(作者单位:永安期货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