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期玻璃现货成交量回升,部分区域日产销率突破200%。生产成本显示,期货价格贴水生产成本,下跌空间有限。库存多集中于上游,中下游备货需求增强。供应宽松格局延续,需求端面临双重挑战。综合来看,玻璃期货价格估值偏低,存在反弹动力,但需关注政策变化和需求情况。

近期,玻璃现货成交量有所回升,国内部分区域日产销率阶段性突破200%,多数区域则达到了产销平衡状态,预示着库存或将缓慢下降。这一趋势对玻璃期货市场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从生产成本角度分析,数据显示,煤制玻璃生产线的完全成本约为1050元/吨,而以石油焦为燃料的生产线成本稍高,约为1100元/吨。当前,玻璃期货价格已较大幅度贴水企业生产成本,因此其下跌空间相对有限。

库存结构方面,近期玻璃现货价格持续下跌,市场成交氛围冷清。中下游企业以消化自身库存为主,刚需采购较少,导致库存多集中于上游。然而,在玻璃价格跌破上游生产成本且中下游库存偏低的情况下,部分经销商备货需求增强。数据显示,5月上旬浮法玻璃生产企业库存小幅增加,但加工厂新增订单数量有限。区域现货价格出现松动,多数工厂选择下调报价。考虑到玻璃行业的季节性周期,不排除厂家采取“以价换量”策略,适当降低库存、对冲市场风险。

供应端方面,截至目前,全国浮法玻璃生产线共计286条,在产221条,日熔量达到157405吨,产能利用率为80.50%。近期,有一条生产线复产,但无改产及冷修线。尽管今年上半年玻璃供应量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但总需求也同步下滑,供应宽松格局依旧。

需求端方面,2025年4月,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及套数均出现同比下降。若新房销售面积持续低迷,地产资金问题将难以自行解决。加之过去几年新开工面积下降,近两年房地产行业工程订单量也随之减少。在需求偏弱的情况下,玻璃行业面临资金面紧张与订单量下降的双重挑战。

综合来看,当前玻璃现货价格已跌破大多数生产线生产成本,期货价格估值偏低。若价格持续低位运行,生产企业可能因亏损而选择停产检修。因此,在现货价格大幅低于成本时,期货盘面存在一定的反弹动力,但持续性可能偏弱。后期,仍需密切关注宏观政策变化及需求情况。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