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价波动加剧,OPEC+增产与消费旺季交织影响
AI导读:
4月初,国际油价受美国“对等关税”与OPEC+意外增产影响暴跌。此后,随着贸易摩擦缓和与OPEC+增产,油价进入区间窄幅震荡。供应端在主动增产与被动减产间寻求平衡,需求端消费旺季来临但增量存疑。短期内,原油市场缺乏明确交易主线,投资者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
4月初,受美国推出“对等关税”政策与OPEC+意外增产的双重打击,国际油价从75美元/桶一路暴跌,两度触及4年低点58美元/桶附近,跌幅超20%,成为众多风险资产中表现最惨淡的。此后,随着贸易摩擦的阶段性缓和以及OPEC+继续加速增产,同时地缘局势动荡反复,原油消费开始触底反弹,油价在宏观与产业多空因素交织的复杂背景下,进入了区间窄幅震荡阶段,波动幅度虽然缩小,但节奏显得凌乱。
供应端:在主动增产与被动减产间寻求平衡
5月31日,OPEC+的8个产油国宣布7月将继续增产,日产量增加41.1万桶。这是OPEC+连续第三个月加快扩产步伐,4-7月累计恢复生产配额达137万桶/日,较最初计划提前半年完成,且持续对油价构成压制。近期,俄罗斯、阿尔及利亚和阿曼首次提出暂停增产,为未来OPEC+产量政策的调整预留了想象空间。
此外,考虑到各国生产情况、过往生产纪律及后续补偿减产计划,到7月,这8个产油国的实际增产幅度预计在100万桶/日左右,兑现率为75%~80%,存在供应增量不及预期的潜在利多因素。
在此背景下,近期多个产油国出现被动减产情况,存在潜在供应下行风险,削弱了OPEC+增产的利空影响。美国方面,多家石油企业因油价下跌及政策支持不足,生产活动放缓,EIA连续两月下调美国原油增量预期。加拿大遭遇山火季,已造成约35万桶/日的原油产能损失,且停产风险进一步扩大。
地缘局势方面,美伊谈判陷入僵局,双方在核问题上分歧严重。在美国“边谈边制裁”策略下,伊朗石油贸易量大幅下滑。俄乌直接会谈未果,欧盟在落实对俄第17轮制裁后,继续筹备更严厉的制裁措施。近日,乌克兰袭击俄罗斯空军基地,进一步推高原油地缘风险溢价。
需求端:消费旺季来临,但增量存疑
原油消费具有季节性规律,通常在5月触底后反弹,并持续增长至8-9月。目前,全球炼厂检修量迅速回落,显示消费淡季已过。美国5月以来原油加工量季节性增长,未来几月将高负荷运行;欧洲炼厂6月将增加炼油活动,以满足出行高峰需求;亚太地区消费增长相对缓慢,但中国近三周开工率回升,原油加工量有望大幅跃升。
此外,中国和美国计划趁油价低位增加战略储备采购量,将给原油市场带来非常规需求增长。然而,考虑到全球经济增速下滑、关税壁垒增加及新能源替代进程深化,市场下调了今年原油需求增量预期。且随着美国关税政策变动,这一预期仍在调整。
由于OPEC+增产而需求刚起步,5月全球主要地区原油库存略超季节性累积趋势,但绝对水平仍低于去年及五年均值,表明原油市场未出现明显资源过剩,且境内外成品油库存处于低位。
进入夏季后,油品上下游消费将随季节性因素恢复,极端气候及地缘政治导致的供应下行风险,以及战略储备采购带来的非常规需求增长,有望改善原油市场供需平衡前景。同时,较低库存水平能在关税政策变化时为油价提供支撑。
展望:短期内缺乏明确交易主线
美国经济放缓,通胀回落,美联储等待关税影响明朗化后再决定降息。中美贸易谈判结果超预期,特朗普减税法案在国会取得初步进展。但美欧、美日关税谈判进展缓慢,贸易局势虽有转暖迹象,但不确定性犹存。
中国经济数据展现韧性,“对等关税”暂缓期促使企业积极出口,二季度经济数据有望修复。中国已实施降准降息等政策。短期内,贸易局势缓和提振金融市场风险偏好。但关税谈判前景不明朗,多空因素交织。且美国税改法案进展迟缓,“对等关税”合法性裁决未定,扰动风险资产。
油价历经多轮下探及长时间弱势运行后,已充分计价宏观产业利空因素。当前原油供应增幅有限,旺季消费回升,助力油价震荡修复。关税阶段性缓和改善市场风险偏好及经济需求预期,但长期风险未解,原油市场仍缺乏明确交易主线。
6月起,原油市场受俄乌、美伊等地缘局势、OPEC+生产情况、夏季消费表现、美国关税政策及各国谈判进展等多重变量影响。今年原油交易逻辑频繁切换,影响因素复杂程度多年未见,不确定性或成常态。投资者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谨慎操作,做好风险预案。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