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期市收盘多数下跌,原油领跌
AI导读:
5月16日,国内商品期市收盘多数下跌,欧线集运、原油等品种领跌。基本面承压、美元走强等因素导致油价大幅下滑。投资者需密切关注OPEC+政策、贸易局势及库存数据,灵活应对市场波动。
5月16日,国内商品期市收盘多数下跌,欧线集运期货跌逾6%;能化品种普遍走低,原油重挫逾4%,纯碱、玻璃跌幅超过3%;基本金属全线下挫,碳酸锂跌幅超4%,工业硅接近4%的跌幅,氧化铝也跌逾3%;黑色系多数走低,焦煤逼近4%的跌幅,焦炭也跌近2%;农产品表现不佳,棕榈油、生猪、豆油均跌逾1%;贵金属表现强劲,沪金上涨近1%。


上周中美经贸谈判取得重要进展,提振市场风险情绪,国际油价一度反弹超过10%,但本周后半段油价再度转向下行。
海通期货研究所研究员赵若晨指出,基本面压力加大是近期油价大幅下滑的重要因素。OPEC+宣布6月起日均增产41.1万桶,连续第二个月扩大产量,加剧市场对原油供应过剩的担忧,加上非OPEC+国家产能持续释放,整体供应端对油价构成压力。此外,中国新能源车替代效应显著,欧美经济增长放缓等因素也抑制了原油需求。
在美元指数回升和投机性抛售加剧的背景下,多数机构下调了中长期油价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原油期货近期表现明显弱于外盘。赵若晨表示,我国原油生产持续增加,原油库存大幅累积对内盘价格造成压力,预计5月之后中国原油进口可能出现下滑,尤其是在OPEC+加速增产及美国加征关税冲击全球石油需求的背景下。
从地缘角度看,巴基斯坦副总理表示与印度的停火期限将延长至5月18日;俄乌官员于5月16日在伊斯坦布尔展开谈判。同时,美国总统特朗普称美伊接近达成核协议。申银万国期货能源高级分析师董超认为,如果伊朗原油产量保持稳定或增加,将对原油供应造成较大压力。此外,沙特带领OPEC+成员国加速增产,预计4-6月累计增产达100万桶,7月可能继续大幅增产。
展望未来,赵若晨认为近期国际油价大跌是供应过剩、需求疲软、美元走强及市场投机共同作用的结果。未来油价可能呈现“弱反弹+震荡下行”的态势,投资者需密切关注OPEC+政策、贸易局势及库存数据,灵活应对市场波动。
董超指出,后期油价需关注三点:一是美伊和俄乌谈判进展,地缘局势可能导致短期原油供应紧张;二是OPEC+的增产速度,大规模且迅速的增产将大幅压低油价;三是经贸谈判进展,如果各国与美国达成协议,将提振原油需求。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