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变动下海运市场运价飙升,船公司调整运力布局
AI导读:
中美关税回落后,美国企业重启供应链,出货潮涌现,运价飙升。船公司上调海运运费,重新调整中美航线运力布局。海运市场面临不确定性,货运服务商需制定可持续解决方案。
界面新闻记者 | 白帆
中美关税回落后,美国企业迅速重启供应链,出货潮涌现,集装箱运力出现暂时性短缺,运价飙升。在此背景下,船公司上调海运运费,同时将4月调离美线市场的船舶重新调回中美航线。
对提供综合服务的货运服务商而言,他们既要应对当前特殊情况,还需考虑未来长期的不确定性,并制定可持续方案。
窗口期出货潮,运价飙升
关税政策变动搅动海运市场,4月货代公司业务量大幅下滑,近日则止跌反弹。
受此影响,海运价格急速上升。据上海航运交易所数据,5月16日,上海港出口至美西和美东基本港运价分别为3091美元/FEU和4069美元/FEU,分别上涨31.7%、22%。
北美航线运价上涨带动上海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上涨,上周同比上涨10%。南美航线同样上涨17.2%至1725美元/TEU。欧洲航线则下跌0.6%,地中海航线下跌0.3%。
上海航运交易所报告称,中美达成90天关税减免协议,美国企业重启供应链,进口商急于处理积压订单,预计未来几周货运激增。贸易追踪机构Vizion数据显示,中美互降关税后,从中国到美国的集装箱运输预订量飙升近300%。
船公司借此提高运价,长荣海运、美森轮船等宣布加收费用。美森轮船从5月22日起,对中国上海、宁波及厦门去往美国的大柜加收1500美元/TEU,上涨幅度高达64%。
达飞、地中海航运等也计划从6月1日起加收旺季附加费,加价后美西基本港大柜运费将重回6000美元/40英尺,两周内运费上升156%。地中海航运个别内陆点多式联运费用上涨至9700美元/40英尺。
中美关税达成阶段性共识,规定新约定周期为90天,至8月。业内担心豁免期结束关税恢复,美进口商推迟订单,影响下半年供应链。企业趁窗口期竭力出货。
罗宾升国际货运北亚区副总裁陈源汉表示,囤货客户准备抢运出货,另一些客户削减高成本订单,要求供应商加速生产,以新订单替代,赶在政策窗口期内出货。
他还提到,客户需迅速调整策略并保持灵活性,海运周期占政策窗口期一半。下单到工厂生产也需时间,预计5月末至6月初迎来货运高峰。
东南亚市场也出现过类似情况。全球货运服务商Flexport飞协博海运总监谢志恒称,在中美关税高涨时,美国对东南亚关税采取90天留存措施,企业趁此窗口期尽快运货,包括家具、电子产品等。
亚洲至美国运力快速恢复
市场欣欣向荣,但此前因高额关税,运输行业已及时调整,中美航线运力大幅缩减。新需求集中到来,船公司需解决市场需求。
谢志恒称,高额关税实施后,船公司纷纷停航,运输船舶换成更小船只。停航量达30%-40%。陈源汉分析,5月中国商品关税上调后,亚洲至美国西海岸航线运力削减20%-30%,东海岸航线削减30%-40%。
业内人士担忧未来超负荷。生产、预定集装箱等事宜让东莞工厂忙碌,去港口路上开始堵车。
如今,中国对美贸易90天窗口期,运力需重新调回中美航线。行业媒体统计称,多家船公司采取行动,推出新航线、复航已停航航线、增加临时加班船。
如高丽海运在中美关税下调第4天宣布新增美国航线服务。以星航运宣布暂停的美西快线ZX2复航,5月22日启航。
航运咨询机构Sea-Intelligence数据显示,中国滞留货物量在18万至52万个标准箱之间,5月和6月运输将使跨太平洋航线需求增长5%至16%。未来几周即期运价将大幅上涨,同时跨太平洋航线运力大幅增加。
货运服务商运去哪预计,6月上旬,从亚洲到美国的运力将恢复至100%,甚至超正常水平。
多元化布局,减少中美航线押注
中美高层商谈将贸易拉回稳定,但不确定性仍存。
东莞一家模型厂商表示,此次商谈前,工厂一个多月未接新订单,已下订单要求暂不出货,仓库商品堆积。
如今美国采购商订单来了,准备发货,但对新订单仍纠结,担心新关税挑战。
全球贸易链条复杂,不确定性成为确定事件。货代企业注意到问题,开始多元化布局,减少中美航线押注。
国际货运服务商JAS中国区首席商务官陆臻表示,特朗普上任时已表现出政策不确定性,JAS关注“China Plus One”战略,增加东南亚市场布局,今年关税波动更大,目标瞄向拉美市场。
她介绍称,已在东南亚、中南美洲建立转运网络,成为关税缓冲地带,还在巴拿马自贸区建立三维弹性仓储体系。
谢志恒也称,4月2日实施对等关税前,已观察到中美可能出现摩擦,更关注东南亚部分。
目前,关税政策不确定性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8月后中美关税走向、不同产品关税税率调整、美国对中国建造船舶运营商收取高额费用等。
除常规不确定性外,政策实施前后关键节点里,客户可能提出紧急需求。因此,多个货运服务商成立24小时应急团队。
后期观望阶段,货运服务商关注政策变化,与客户交流,传递最新情况,帮助其做决定,甚至判断销售市场。如今,经历4月关税变化,应急措施逐步成为常态。
“面对当前局面,大家主要聚焦短期应对,中长期需制定更完善可持续方案,但这并不容易,未来政策多变,公司难以预测。”陆臻说。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