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关税政策影响及天然橡胶市场分析
AI导读:
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关税政策,对进口轮胎加征关税,影响亚洲轮胎出口。同时,海外天然橡胶市场存在供给过剩问题,我国进口量大幅增加。东南亚地区对我国天然橡胶的出口量可能增加,市场供需宽松,价格预计下移。
A 关税政策对亚洲汽车与轮胎需求的影响及天然橡胶市场变化
当地时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两项关于“对等关税”的行政令,对贸易伙伴设立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特定贸易伙伴征收更高关税。然而,依据经修订的《1962年贸易扩展法》第232条所实施的额外关税(下称“第232条关税”)的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并不适用于此“对等关税”。
“第232条关税”已正式颁布,对进口汽车及部分零部件加征25%的关税。该关税适用于乘用车辆及轻型卡车的零部件,所有进口至美国的指定汽车及指定汽车零件分别自4月3日及5月3日起需缴纳25%的关税,但符合美墨加自贸协定的商品可获豁免。涉及的轮胎税号包含新的充气橡胶轮胎中的4011.10.10、4011.10.50和4011.20.10,约占新的充气橡胶轮胎进口总量的80%。除墨西哥、加拿大外,美国对进口轮胎一律加征25%的关税,若原有“双反”关税,则“第232条关税”会叠加。
美国一直是日韩两国汽车及汽车零配件的主要出口地。2024年,出口至美国的汽车金额分别占日本和韩国汽车出口总额的34%和51%,汽车零配件金额分别占31%和38%。2025年4月,日韩两国对美出口的汽车金额出现下滑,日本同比下滑5%,韩国同比下滑20%。美国实施加征关税政策后,日韩两国汽车出口量明显下滑。
美国对进口轮胎依赖较高,高性价比的亚洲轮胎持续冲击美国市场,美国轮胎进口依存度不断攀升。以卡客车轮胎为例,2013年,美国卡客车轮胎本国生产占比为53.3%,到2022年降至33.9%。2024年,美国新充气橡胶轮胎的前十大进口地区依次为泰国、越南、墨西哥、中国、加拿大、印度尼西亚、柬埔寨、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合计占总进口量的82%。关税政策导致泰国、越南和柬埔寨等亚洲国家对美国轮胎的出口量下滑,而美国对墨西哥和加拿大轮胎的进口需求上升。中国轮胎出口受此次关税政策冲击有限。
整体来看,关税政策使得泰国、越南和柬埔寨等亚洲国家对美国轮胎出口量下滑,而美国对墨西哥和加拿大轮胎的进口需求增多。此外,美国关税政策存在不确定性,后续调整方向需持续关注。轮胎加征关税实施后,短期美国市场对进口轮胎的需求预计不会大幅萎缩,但轮胎价格可能大幅上涨,最终成本将由美国消费者、经销商以及轮胎制造商共同承担。
B 海外天然橡胶市场供给过剩
4月以来,轮胎库存处于高位,轮胎生产企业开工率持续维持在较低水平,需求下滑凸显橡胶板块供需宽松的格局。
图为我国天然橡胶月度进口量(单位:万吨)
4月,我国天然橡胶(涵盖胶乳、烟胶片、初级形状、混合胶、复合胶)进口量为52.32万吨,同比增加41.64%;1—4月累计进口量达到220.89万吨,同比增加24.25%。尽管4月是海外天然橡胶产区的季节性减产季,但我国天然橡胶进口量依然保持同比大幅增长,反映出海外天然橡胶市场供给过剩。天然橡胶进口量增加导致青岛天然橡胶库存持续累积,社会库存难以在海外减产季实现去化。
4月,我国丁二烯进口量创下近十年月度新高,同比增长108%,主要增量来自韩国、美国以及荷兰。
图为青岛天然橡胶现货库存(单位:万吨)
韩国是我国进口丁二烯的主要来源国,美国丁二烯通常出口至欧洲,荷兰也有丁二烯出口至中国。结合3—4月国内丁二烯进口套利空间较小,可以得出结论:4月丁二烯进口量居高不下的原因是海外丁二烯供应过剩,进而加大对中国的出口量。今年以来我国丁二烯进口持续处于高位,是丁二烯港口库存处于相对高位的主要原因。
图为我国丁二烯月度进口量(单位:吨)
C 东南亚对我国橡胶出口量或增加
国内产区方面,海南中部、东南部胶园已全面开割,西部主产区将在5月下旬全面开割;云南西双版纳产区开割面积达70%~80%。从海外产区来看,泰国南部开割面积达20%~30%,东北部达60%~70%,泰国杯胶价格仍处于高位。随着供应逐步增加,叠加贸易摩擦影响,国内轮胎订单量不及去年,东南亚地区对我国天然橡胶的出口量可能会有所增加,天然橡胶市场供需宽松,库存或进一步累积,价格预计下移。
合成橡胶方面,6月初,国内丁二烯装置检修增多,供应缩量。但考虑到贸易摩擦对亚洲汽车制造业的影响,亚洲丁二烯存在供应过剩预期,或加大对中国的出口量。因此,丁二烯供需难以达到紧平衡状态,成本端提振作用有限,顺丁橡胶市场供需宽松,丁二烯橡胶价格预计承压。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 关键词:轮胎关税、天然橡胶、合成橡胶、东南亚出口)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