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铅产业产能过剩问题凸显,呼吁实施总量控制
AI导读:
随着铅蓄电池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推行,再生铅产业快速发展,但产能过剩问题日益凸显。数据显示,我国废铅蓄电池处理能力远超产生量。全国人大代表刘长来呼吁通过总量控制解决这一问题,建议实施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方案,并关停低效、落后产能。
期货日报网讯(记者杨美)随着铅蓄电池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深入推行,以及废铅蓄电池回收体系的法规制度逐步完善,再生铅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期。然而,这也导致了再生铅产能的相对过剩问题日益凸显。
据统计,截至2024年,我国持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企业核准的废铅蓄电池破损拆解处理规模高达1600万吨,而具备冶炼处理能力的规模也达到了1500万吨。相比之下,废旧铅蓄电池的年产生量仅为700万吨,处理能力明显过剩。
全国人大代表、骆驼股份董事长刘长来指出,再生铅行业供给侧改革的紧迫性已不容忽视。他呼吁通过总量控制,制定与产废量相匹配的处理能力指导意见,以尽快解决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
刘长来分析,当前,全国废铅蓄电池的处理能力主要集中在中西部省份,而废旧铅蓄电池则主要产生于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及沿海省份。这导致了废铅蓄电池需要跨省转移处理的现象。宁夏、内蒙古、贵州、安徽、江西、河南等六省及自治区的实际处理能力占全国总量的54.45%,远超本地的产废量。
尽管在政策引导下,中西部地区正在承接更多的产业转移,并与东部部分省份形成了废铅蓄电池处置合作关系,但部分地区的废铅蓄电池处理能力依然严重过剩。
由于行业整体产能利用率不足50%,2024年再生铅行业的总体利润率持续低迷,多数企业预计将面临亏损的困境。
为此,刘长来建议相关管理部门对各省、市、自治区的再生铅行业实施产能总量控制,包括将区域合作的省份内废铅蓄电池处理能力控制在产废量的150%以内,以减少危险废物远距离运输的风险;研究出台再生铅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实行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对不符合规范条件、规模较小的低效、落后产能坚决予以关停。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