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黄金ETF市场表现抢眼,规模收益双增
AI导读:
一季度,国内黄金ETF市场表现亮眼,平均净值增长率约20%,规模合计增长324.3亿元。全球范围内,资金持续涌入黄金ETF,成为避险资产的热点。投资者需警惕短期波动风险及金价大起大落的风险。
今年一季度,国内黄金ETF市场表现抢眼,交投活跃,业绩表现亮眼。
一季度,20只黄金ETF平均净值增长率高达约20%,其中14只跟踪国内现货黄金价格的黄金ETF近一年收益率均超过40%,表现尤为突出。
资金的大量涌入推动了黄金ETF规模的迅速扩张。据Wind统计数据,一季度20只黄金ETF规模合计增长了324.3亿元,达到1050亿元。截至4月30日,规模更是增至1640.54亿元,年内增长高达914亿元。
然而,黄金ETF产品因投资者追高而引发规模快速增长,机构人士提醒投资者需警惕短期波动风险。多只投资境外实物黄金的黄金主题基金(LOF)接连发布溢价风险提示,多只跟踪黄金产业股票的黄金股ETF也一度暂停申购。
世界黄金协会资深市场分析师Louise Street指出,今年全球市场开局动荡,贸易争端频发、美国政策反复无常,叠加经济衰退担忧再起,这些因素共同导致投资者面临高度不确定的市场环境。在此背景下,黄金投资需求激增,推动一季度黄金需求总量达到自2016年以来最高的一季度水平。
收益与规模双增长
在全球地缘冲突风险加剧、关税预期持续扰动的背景下,黄金作为避险资产备受资金追捧。
具体来看,2025年黄金ETF市场延续了2024年的强劲势头,规模大幅增长。以SGE黄金9999为投资目标的7只黄金ETF规模年内增长了798亿元。另外7只挂钩上海金的黄金ETF和6只黄金股ETF年内规模也分别增长了约92亿元和24亿元。
在收益方面,短期内黄金股ETF净值增长幅度领先。一季度,华夏中证沪深港黄金产业股票ETF净值增长率最高,达到23.9%,其次是永赢、工银、国泰三家基金公司旗下的黄金产业股票ETF,涨幅也都超过了23%。
中长期来看,投资标的为国内黄金现货的7只黄金ETF累计涨幅更为显著。华夏、易方达、工银、国泰、华安五家基金公司旗下的黄金ETF近一年净值增长率超过了42%,而同期黄金股ETF的增长率约为11%。
“2025年一季度黄金ETF的迅猛增长,既是避险需求的集中释放,也是市场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的应激反应。尽管长期配置价值明确,但高溢价风险不容忽视。”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投资者正通过ETF加速配置黄金资产。然而,短期内资金可能获利了结,市场仍需警惕金价大幅波动的风险。
华安基金在一季报中提到,黄金价格受全球经济状况、货币政策、地缘政治事件等多种因素影响。例如,2025年一季度,伦敦现货黄金价格上涨19.01%至3122美元/盎司,而本基金所跟踪的AU9999黄金价格上涨18.87%至730元/克。这些波动可能对基金的净值产生显著影响。
黄金ETF成全球资金“避风港”
在全球范围内,资金也在持续涌入黄金ETF。
4月30日,世界黄金协会发布的《2025年一季度全球黄金需求趋势报告》显示,全球黄金ETF加速流入,一季度累计流入量达226吨。这推动了一季度黄金投资需求总量同比增长170%,达到552吨,创下自2022年一季度以来的最高季度水平。
其中,中国市场黄金ETF需求激增,一季度黄金ETF资产管理总规模(AUM)和总持仓均突破历史纪录,分别达到1010亿元和138吨的高位。
“尽管中国市场黄金ETF仅占全球市场份额的4%,但其一季度总持仓的增长却占全球总增量的10%。”世界黄金协会分析指出,中国投资者对黄金ETF的需求激增,推动了国内黄金ETF市场的快速扩张,且预计这种强劲的需求态势将持续到二季度。截至4月25日,中国市场黄金ETF单月需求已飙升68吨,高于一季度的总流入量。
此外,全球央行也在持续加大黄金的配置力度。2025年已是全球央行连续净购金的第16年,一季度全球官方黄金储备增加了244吨。然而,随着金价在高位剧烈震荡,这一需求量较去年同比下滑了21%。
自4月下旬以来,关税政策扰动叠加避险资金涌入,推动国际金价一度冲击3500美元/盎司的高位,但随后迅速回落。截至4月30日,金价已跌至3281美元/盎司附近,震荡剧烈。
世界黄金协会资深市场分析师Louise Street认为,近一年来,全球投资者把目光转向黄金ETF,自去年三季度以来持续加大配置力度。今年,亚洲地区的黄金ETF流入量仅在4月份就已超过该地区一季度的总和。不过,该板块仍有增长空间,目前全球黄金ETF持仓量仍比2020年的峰值低了10%。未来,随着宏观经济形势仍难以预测和动荡局势的持续,机构、个人及央行对黄金的避险需求或将进一步攀升。
一位贵金属交易人士分析指出,长期来看,贵金属作为避险与抗通胀工具的核心地位并未改变。但在短期市场博弈中,投资者需要更加注重风险控制。五一假期期间,市场流动性可能会下降,投资者需警惕突发事件引发的剧烈波动,并合理调整投资策略,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市场风险。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