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保险+期货”模式历经十年发展,已覆盖多种关键农产品,有效保障农民收益,助力乡村振兴。中国期货业协会发布业务规则,引导行业健康发展。未来,该模式有望进一步扩大保障范围,优化风险管理方案。

  2015年,我国期货市场服务“三农”的新模式——“保险+期货”试点正式启航,历经十年发展,已从零星试点走向广泛推广,并逐步精细化。期货与保险的融合,为农业风险管理带来了新路径。

  目前,“保险+期货”的“保护伞”已广泛覆盖玉米、苹果、白糖棉花鸡蛋生猪等关键农产品,承保货值逐年上升,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该模式通过保险产品引入期货价格和期货工具,深入田间地头,有效保障农民收益,稳定农业生产预期,助力乡村振兴,成为金融行业服务“三农”的新名片,彰显了中国特色的农业风险管理智慧。

  为进一步规范“保险+期货”业务,去年12月,中国期货业协会发布了《期货公司“保险+期货”业务规则(试行)》,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明确指引。

  展望未来,“保险+期货”模式有望在保障农民收入、稳定农产品价格、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及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尽管“保险+期货”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需不断完善。例如,需提高农户参保积极性,加强地方财政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保费分担机制日益多元化,政府补贴、期货交易所支持、期货公司捐赠等共同促进了“保险+期货”的推广。

  展望未来,“保险+期货”有望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行业应积极探索纳入更多特色农产品,扩大保障范围,降低参保门槛,并持续优化“保险+期货+N”模式,为农户提供更全面的风险管理方案。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