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春节假期过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活跃度大幅下降,节后首周碳排放配额成交量仅为1万吨,成交额93万元。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施懿宸分析指出,碳市场活跃度下降主要受经济周期、行业扩容与需求减少、清洁能源替代以及国际形势等因素影响。建议推动金融机构进场交易,扩大市场参与面,提升碳市场活跃度和流动性。

春节假期结束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显著降温。据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官方公众号数据显示,节后首周(2月5日至2月7日),全国碳市场仅有一天实现交易,碳排放配额成交量仅为1万吨,成交额93万元,远低于1月平均水平。这一趋势在1月份已初现端倪,当月碳配额日均成交量为11.72万吨,较去年12月的342.57万吨大幅缩水,日均收盘价也下跌了4.6%至94.78元/吨。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施懿宸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分析指出,碳市场活跃度下降主要受经济周期、行业扩容与需求减少、清洁能源替代以及国际形势等多重因素影响。此外,CCER(核证自愿减排量)市场的重启也对碳价产生了冲击。施懿宸建议,应积极推动金融机构进场交易,扩大市场参与面,同时加强政策支持和跨部门协调,以提升碳市场的活跃度和流动性。

从具体数据来看,节后首周全国碳交易市场仅有一天实现交易,成交量为1万吨,成交额93万元,这一成交量远低于1月份的平均水平。复旦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的数据也显示,1月份碳配额日均成交量较去年12月大幅下降,同时碳价也出现下滑。2月7日,全国碳市场碳配额收盘价为92.93元/吨,较前一日下跌0.54%。

施懿宸认为,碳市场活跃度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周期的影响,当前经济形势下,高排放行业需求减少,导致碳市场活跃度下降;二是行业扩容与需求减少,此次行业扩容涉及的钢铁、水泥等行业因整体经济形势不佳,需求量减少,碳排放总量也随之减少;三是清洁能源替代,清洁能源对化石能源的逐步替代使得电力行业碳排放总量减少。此外,国际形势的变化也对碳市场产生了一定影响。

尽管生态环境部印发的《2023、2024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发电行业配额总量和分配方案》提到,纳入全国碳市场2023年度配额管理的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共计2096家,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2亿吨,且截至2024年年底配额清缴完成率约99.98%,但市场活跃度的大幅下降仍引发了广泛关注。施懿宸指出,逐步收紧配额分配标准、减少免费配额是提升碳市场活跃度的关键措施之一。同时,金融机构的参与对于碳市场的健康发展也极为重要。

然而,目前金融机构虽然可以注册但无法交易,这限制了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和金融产品的创新。施懿宸建议,应让金融机构进场交易,形成更多碳金融产品,以提升市场的活跃度和流动性。此外,政策支持和跨部门协调也至关重要,需要金融监管部门和碳市场管理部门加强协作,制定配套政策,推动金融机构参与碳市场交易。

与此同时,CCER市场的重启也对碳价产生了影响。目前,由于碳市场价格表现不佳,控排企业自身的碳配额用不完,不需要购买CCER,导致CCER价格下跌。但从长期来看,CCER市场与碳配额市场是相辅相成的,碳配额市场的价格走势将直接影响CCER价格。因此,提升碳市场的活跃度和流动性对于CCER市场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来源: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