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因涉嫌违反中国反垄断法被立案调查
AI导读:
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宣布对谷歌展开反垄断立案调查,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调查可能涉及安卓生态系统中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以及限制我国企业出海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谷歌在中国的业务主要包括安卓系统、谷歌云以及出海营销。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肖潇北京报道
2月4日,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通过官方微信账号“市说新语”发布消息,宣布已依法对谷歌展开反垄断立案调查,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
去年12月,市场监管总局对英伟达展开了类似的反垄断调查,指控其涉嫌违反市场监管总局公告〔2020〕第16号,该指控涉及一笔2020年达成的、金额高达69亿美元的收购交易。值得注意的是,与英伟达案例相似,2012年我国商务部也曾对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的交易进行调查,并对谷歌设定了若干义务。然而,与过往案例不同的是,本次市场监管总局的调查公告中并未提及谷歌的过往交易,也未透露具体的违法细节。
这一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与疑问:谷歌的核心产品已离开中国多年,其在中国还有哪些业务存在?本次调查可能产生哪些影响?对此,华东政法大学竞争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经济法学院副教授翟巍表示,市场监管总局对谷歌启动反垄断调查并不意外,这是以监管维护公平竞争理念的反垄断重要执法案件,其形成的执法观点和标准将为未来类似案件提供借鉴。
翟巍分析指出,谷歌在安卓生态系统中仍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也是中国企业出海的主要广告投放平台。他推测,本次调查可能涉及两种可能性:一是与安卓生态系统关联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二是限制我国企业出海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及纵向垄断协议行为。
谷歌在中国的业务主要包括安卓系统、谷歌云以及出海营销。尽管谷歌于2010年关闭了中国大陆的网页搜索服务,但其仍保留了一些业务。广告营销是谷歌在中国的关键业务板块,对于出海企业来说,谷歌广告(Google Ads) 的需求较大,几乎成为出海企业的必经之路。近年来,中国跨境电商的崛起更是凸显了这一点,例如Temu(拼多多国际版)和Shein在关键营销节点都投入了巨额广告预算,Temu甚至跻身谷歌全球五大广告客户之列。
除了广告营销,谷歌还向联想、小米、Vivo等本土手机制造商提供安卓系统的技术支持。天眼查数据显示,谷歌在中国大陆的实体公司包括谷歌广告(上海)有限公司、谷歌信息技术(中国)有限公司等,这些公司大多由谷歌爱尔兰控股无限公司控股,业务范围与上述业务基本重合。此外,谷歌官网的招聘列表显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地目前均有大量职位开放,主要涉及B端客户服务。
翟巍进一步分析指出,谷歌之所以引起我国反垄断调查,可能源自两类行为:一是安卓生态系统中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二是对我国企业出海的限制行为,包括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纵向垄断协议。即使一家企业不具有市场支配地位,但如果它对交易相对人附加不合理的条件(如要求独家交易),依然可能构成纵向垄断协议。
谷歌财报并未单独披露中国市场的数据,但根据其2024年前三季度的财报,谷歌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APAC)收入达到416.59亿美元,占比15.7%。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刘旭指出,欧美都在对谷歌搜索引擎、在线广告的垄断行为展开调查,因此不排除我国此次调查涉及“域外竞争”的可能性。根据我国《反垄断法》第二条规定,中国境外的垄断行为,如果对境内市场竞争产生了排除、限制影响,也可适用本法。
早在2012年,谷歌就因收购摩托罗拉而遭到中国商务部的反垄断调查。当时商务部重点关注了安卓系统的免费开源、谷歌是否公平对待终端制造商等问题,并得出结论认为安卓系统在“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市场”占据国内市场支配地位。基于这一判断,商务部要求谷歌以非歧视的方式对待所有安卓设备制造商。而根据多方消息,本次针对谷歌的反垄断调查,很可能仍与安卓系统有关。
近年来,手机操作系统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华为鸿蒙的崛起与谷歌安卓之间的摩擦备受关注。由于美国制裁,华为无法使用谷歌提供的安卓服务,包括谷歌商店等应用。在此背景下,华为发布了自研的鸿蒙5.0操作系统。第三方机构数据显示,安卓系统的出货量份额有所下降,而鸿蒙系统的出货量份额有所增加。
此外,谷歌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也频遭反垄断调查。尤其是去年8月,美国公布了一项判决,认为谷歌的搜索业务违反了反垄断法。尽管安卓为开源操作系统,但美国司法部调查发现,谷歌向多家公司支付了巨额费用以确保其搜索引擎成为这些设备和浏览器的默认选项。在全球监管收紧的背景下,如果此次国内调查证实谷歌存在反垄断行为,谷歌可能面临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等行政处罚,甚至可能被勒令整改商业模式。

图:谷歌官网的中国地区招聘列表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