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碳酸锂期货为锂产业企业提供了风险管理工具,市场规模逐步增长,企业利用期货进行风险管理的意愿和能力显著提升。碳酸锂期货的推出增强了我国锂产业的定价话语权,促进了国内锂盐企业定价模式的转变。


随着全球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碳酸锂作为锂离子电池的关键原材料,其价格波动日益剧烈,给碳酸锂产业链上的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营风险。为了有效应对这一挑战,广州期货交易所(广期所)适时推出了碳酸锂期货,为产业企业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风险管理工具。据期货日报记者深入调研,自碳酸锂期货上市以来,其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产业企业利用期货市场进行风险管理的意愿和能力显著增强,市场深度已初步满足企业的风险管理需求。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有66家锂电上市公司明确表示将积极参与碳酸锂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相较于2023年12月末的23家,增长率高达186%。这一数据不仅彰显了碳酸锂期货在产业界的广泛认可度,也反映了企业对风险管理工具的迫切需求。特别是在碳酸锂价格大幅下跌的背景下,期货的套期保值功能更是成为了企业稳定核心业务收益、抵御市场风险的重要手段。

以江特电机为例,尽管该公司在2024年预计面临亏损,但通过适时开展碳酸锂期货套期保值业务,其有效降低了碳酸锂价格下跌带来的不利影响。这一案例充分证明了碳酸锂期货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实际效用。

业内人士指出,碳酸锂价格的剧烈波动对下游电池厂、整车企业、储能系统集成商等产生了深远影响。在锂价大幅上涨时,原材料价格上行将显著压缩企业的盈利空间;而在锂价大幅下跌时,企业前期采购的库存则面临贬值风险。因此,碳酸锂期货的推出为这些企业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风险管理渠道,通过锁定未来的采购成本或销售价格,企业可以规避市场价格波动风险,确保业务的稳定发展。

更为重要的是,碳酸锂期货的上市还显著增强了我国锂产业的定价话语权。作为全球最大的碳酸锂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在锂资源方面却高度依赖进口。长期以来,国际锂资源贸易缺乏公允定价基准,导致我国锂电企业在进口锂资源议价、计算资源税等方面处于被动地位。然而,随着碳酸锂期货市场功能的逐步发挥,我国锂产业的定价权逐渐增强。如今,国外锂供应商在组织拍卖招标时,其招标结果已基本跟随期货盘面,这充分说明了中国碳酸锂期货在全球碳酸锂定价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此外,碳酸锂期货的推出还促进了国内锂盐企业定价模式的转变。以往,锂矿一般以上季均价定价,而现在多数已转变为以期货定价。这一改变不仅有助于国外市场的原材料价格更贴近现货市场价格,还降低了国内以矿石为原料的碳酸锂生产成本,从而降低了下游面临的市场风险。同时,随着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中国市场在全球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国内锂电产业的定价话语权也逐步增强。

综上所述,碳酸锂期货的上市为产业企业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显著增强了我国锂产业的定价话语权,并促进了国内锂盐企业定价模式的转变。未来,随着碳酸锂期货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其将在全球锂产业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图片来源:网络)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