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西湖大学未来产业研究中心团队在柔性叠层太阳电池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成功让钙钛矿与铜铟镓硒材料叠层,光电转换效率达23.4%。钙钛矿叠层电池技术具有发电成本低、光电转换效率高的特点,未来市场潜力巨大。A股市场上涉及钙钛矿电池产业的上市公司众多,部分公司已取得显著进展。

近日,西湖大学未来产业研究中心与工学院王睿团队在柔性叠层太阳电池技术上取得了重大进展,他们成功地将钙钛矿与铜铟镓硒两种材料结合,使得这种新型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达到了23.4%,相关研究已在《自然·光子学》期刊上发表。这一创新成果标志着在高效能源转换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如果将单结钙钛矿太阳电池比作一块“单层蛋糕”,那么叠层太阳电池便是多层口味的组合。每一层都采用了不同的半导体材料,能够“捕捉”特定波长的太阳光,从而吸收更广泛的太阳光能量,实现更高的光电转换效率。这种叠层设计突破了单结太阳电池转换效率的限制,为太阳能利用开辟了新途径。

王睿团队所研发的柔性叠层太阳电池不仅高效,而且轻薄,其厚度仅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直径。这种特性使得该电池在未来有望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飞行器以及柔性可穿戴设备等不规则表面,为清洁能源的普及和应用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钙钛矿叠层电池作为一种新型太阳能电池,由晶硅和钙钛矿两种材料组合而成,具有发电成本低、光电转换效率高的显著优势。近年来,国内在钙钛矿电池技术方面不断取得突破,为钙钛矿电池的产业化落地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技术的持续进步和创新,预计未来几年内,我国钙钛矿电池的渗透率将迎来显著提升。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的预测,到2030年,钙钛矿电池的市场渗透率有望达到30%,市场规模将超过8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80%。这一预测数据进一步彰显了钙钛矿电池行业的巨大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

在A股市场上,涉及钙钛矿电池产业的上市公司众多,部分公司在产品落地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捷佳伟创自主研发的大规格钙钛矿涂布设备已正式交付客户,并并入其研发中试线正式生产;宝馨科技在钙钛矿+异质结叠层电池研发及产业转化研究方面取得了前瞻布局,实验室自测效率已超32%;拓日新能的钙钛矿电池研发项目正处于实际生产线量产化实验阶段,效率有所提升;先导智能自主研发的钙钛矿GW线激光划线设备也顺利出货,发往国内行业头部客户现场。

尽管钙钛矿电池概念过去一段时间整体表现偏弱,但仍有部分概念股获得了机构的积极关注。据统计,截至2月5日收盘,有11只概念股获机构“积极型”评级,其中阳光电源最受青睐,共获38家机构评级。此外,根据5家以上机构的一致预测,今明两年净利润增速均有望超20%的钙钛矿电池概念股有7只,分别是曼恩斯特、奥来德、先导智能、杰普特、迈为股份、万润股份和帝尔激光。

以曼恩斯特为例,该公司与宇树科技强强联手,打造四足与人形机器人成长新路径。同时,曼恩斯特在涂布模头行业地位稳固,储能业务快速扩张,并布局多种新技术领域,展现出较大的成长潜力。

综上所述,钙钛矿电池技术的持续突破和产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将为我国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随着市场的不断拓展和技术的不断创新,钙钛矿电池行业有望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