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春节假期,全国各地文化游持续升温,非遗手工艺、庙会、英歌舞等活动丰富多彩,为新春消费注入强劲动力。文化和旅游部举办主题活动,政府及部门推出促消费措施,激发消费活力。非遗文化类消费显著增长,旅游经济有望保持高位运行。

本报记者 毛艺融 张芗逸

春节期间,全国各地文化游持续升温,成为新春消费的一大亮点。无论是观摩非遗手工艺制作、逛庙会、欣赏英歌舞,还是打卡博物馆、品尝地方特色美食,都彰显了2025年旅游消费持续向上的发展态势,为市场注入了强劲动力。

今年春节,恰逢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也是除夕被正式确定为法定节假日的首个春节。为传承春节文化、拉动消费经济、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文化和旅游部于1月7日至3月1日举办了“欢欢喜喜过大年”2025年春节主题文化和旅游活动。这一活动不仅激发了消费者的热情,还促进了市场的繁荣。

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洪勇指出,今年春节消费市场火爆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经济稳步复苏,消费者信心增强,购买力提升;二是春节作为传统节日,具有强大的消费潜力;三是政府及相关部门推出的一系列促消费措施,如“欢欢喜喜过大年”活动,以及各地结合地方特色开展的活动,都极大地激发了消费活力。

文化游热度持续攀升

在北京,地坛公园的春节文化庙会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市民。舞台上,河北沧州刘吉舞狮、山西太重锣鼓、辽宁盖州高跷等表演精彩纷呈,让游客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而在广东潮汕地区,英歌舞则成为春节期间的另一大亮点。英歌队员们手持英歌槌,伴随着节奏腾跃起舞,气势非凡,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看。

在民俗文化的带动下,潮汕地区成为春节期间热门旅游目的地。许多游客为了体验当地民俗,提前数月预订酒店和民宿。潮汕牛肉丸、卤鹅等特色美食也成为游客必尝的美味,带动了当地餐饮消费的增长。此外,各类文化主题旅游产品也备受青睐,“博物馆里过大年”成为时尚。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等热门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打卡。

非遗文化类消费也呈现出显著增长的趋势。瓷胎竹编、西安皮影和湘绣等兼具文化内涵与互动体验的项目,成为消费者在春节假期的热门选择。途牛旅游网副总裁齐春光表示,春节申遗成功激发了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情与关注,今年春节的文化旅游热度空前高涨。

旅游经济有望保持高位运行

旅行过节已成为欢度春节的新方式。支付宝发布的2025春节消费观察显示,非遗资源和体验丰富的城市如北京、西安等受到游客喜爱。春节期间的文化消费呈现出多元化、创新化和高增长的特点,不仅丰富了人们的节日生活,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以北京为例,春节假期前四天,全市接待游客总量达到853.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140.3亿元。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认为,首个“非遗版”春节进一步唤起了人们对“年俗”“年味”的关注,使得相关文旅消费表现火热。他预计,2025年全年旅游消费将保持高景气度,呈现文化游、冰雪游继续升温、入境游消费持续增长等趋势。

为了进一步延续春节期间的消费趋势,付一夫建议政策端需要进一步细化,支持相应领域的消费市场繁荣。开源证券研报也称,2025年或是“消费年”,促消费政策有望更加多元。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图片链接及内容已保留,未做修改)